Quantcast
Channe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Joint Institute -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Viewing all 6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密院学子喜获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冠军

$
0
0

2月21日-24日,在2018-2019赛季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中,由密院学子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SJTU1战队一路披荆斩棘,以十连胜的不败战绩,勇夺VEX U组冠军及全能奖。

mmexport1550992175867由密院学子潘崇聃(左三)、周瑞星(中)、谈颖雯(右四)、潘芝亦(右二)领衔的交大代表队获VEX U组冠军及全能奖

VEX大赛又称VEX机器人锦标赛,是一项面向全球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赛,是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机器人比赛项目。每年4月份在美国举行的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更可谓是竞赛机器人世界的巅峰对决,更是吉尼斯官方认证的世界最大型的机器人赛事。

此次VEX亚洲公开赛有来自亚洲的近400支队伍共2000多人齐聚新区,VEX比赛分为VEX IQ小学,IQ初中,EDR初中,EDR高中和VEX U五个组别。其中VEX U又名VEX 大学组,仅面向18岁以上的大学生参赛,要求通过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技术和比赛手柄等控制比赛场地中的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完成道具收集,发射,击打目标旗帜,放置于指定区域等动作;还包括双方对抗占领中央阵地等激烈对战。这是一项对智能与技术要求极高的赛事,考验大学生对于机器人整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心理素质。

IMG_20190222_145653队员们在给全能奖评审们介绍机器结构与程序设计

本次参赛的SJTU1队员中,潘崇聃、周瑞星、谈颖雯、潘芝亦均来自密西根学院。队长潘崇聃在赛后表示,队员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累计经验,对机器的设计思路以及队伍管理思路进行彻底的革新。在人员分配、机器结构、材料方面的升级换代之后,队员们在寒假期间,只给自己放了七天假,全力投入在备赛的紧张节奏里。他们走访了其他传统强队,虚心讨教经验,为赛队提供了充分操作和练习战术的机会。这次比赛所有队员都做到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mmexport1551003122234与CMAA决赛的决胜时刻,SJTU1队为红方,获得了4面高旗

经过四个月的奋战,队员们在亚洲公开赛中愈战愈勇,在半决赛中21:9战胜前世锦赛冠军队伍,并在决赛中以16:8的优势战胜来自香港的劲旅CMAA,最终以十连胜的不败战绩问鼎亚洲公开赛冠军,更是成功捧起VEX最具含金量的“全能奖”奖杯,荣膺王者荣耀。


密院教师但亚平获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资助

$
0
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教师但亚平主持申报的“室温通讯波段硅基激光器”项目获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资助,项目执行期为5年,资助经费总额300万元。密西根学院万文杰教授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周林杰教授为该项目的共同参与人。

201903071全硅基光电子系统原理图

硅基光电子是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但该技术的发展受限于硅基室温通讯波段激光器的成功研制。由于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并且硅的禁带宽度大于通讯波段光子能量,因此硅既不能探测通讯波段光波,也不能发射通讯波段光波。在硅中掺杂铒元素从而使硅衬底变成发光材料的方法,近来引起广泛关注。掺入的铒元素在硅衬底中引入俘获态,硅中的电子空穴对可在此复合并发射通讯波段光。但是由于其他能态的存在,使得室温下的发光效率极低,室温下量子效率不足0.1%。为了提高室温下的发光效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优化方法。

201903072铒掺杂硅基发光二极管

但亚平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铒注入的硅衬底进行了特种退火处理,大幅降低了非辐射复合中心浓度,将样品的室温量子效率提高到14%(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并且实现了室温条件下的硅基发光二极管(LED)。该项目拟进一步研究室温通讯波段硅基激光器,并将该激光器与 CMOS 电路、光调制器、 光探测器和光波导集成在同一片芯片上,有望实现完全集成的硅基光电子系统,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带动着汽车工业、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更是举足轻重,高端芯片制造和设计技术缺乏、长期依赖进口,成为抑制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瓶颈,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确立为我国国家产业战略。

集成电路产业的成功发展主要依赖集成电路中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尺寸不断缩小,从而使得性能不断提高而成本不断降低。集成电路发展至今,电路工作频率越来越受限于芯片内金属连线而非场效应晶体管本身的速度。光纤信号传输速度快、损耗低,利用光纤取代芯片上的金属连线,即实现硅基光子器件与CMOS场效应晶体管片上集成(全硅基光电子系统),成为未来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趋势。

上海市教委设立科研创新计划旨在稳定资助一批高校优秀科研工作者潜心科研工作,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自然科学前沿基础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期获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背景介绍

Yaping Dan但亚平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教授),密西根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同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但亚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全硅基光电子和单原子电子学,为未来先进集成电路和量子计算机技术提供关键解决方案。

 

密西根学院师生赴携程总部参观交流

$
0
0

2019年3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名同学在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教师刘燕吉的带领下赴携程总部进行参观及交流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对携程发展历史、公司理念、创新技术的了解和与校友的交流,使同学们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行业有更加全新的认识。

图1Angela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到达目的地后,作为一家OTA(Online Travel Agency),携程总部所在的凌空SOHO建筑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携程人力资源部负责人Angela热情接待密院一行,带领师生们进入企业内部参观。

图2

图3

在Angela的带领和讲解下,同学们首先通过大厅展示墙上的时间轴了解了携程的发展历史。在1999到2019的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携程在2007年提出的服务2.0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随后,同学们进入办公区域参观。办公区域内部虽然路线复杂,但是随处可见的智能导航系统、明确的坐标标识和独特的会议室命名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此外,露台、咖啡厅、健身房等娱乐设施也使办公的舒适度大幅提升。接着,同学们来到了极具创新性的NOC系统控制展示厅。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展示模式下的实时订单展示板,有国内、国际之分,也有机票、酒店、门票之分,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直观反映实时订单情况。同时,NOC系统的技术人员给同学们展示了直观图背后的具体数据图表,通过AI系统即时预测、监控,以保证订单和业务运行良好,提升效率。

图4马萍学姐分享经验

随后进行的座谈会中,同学们聆听了现于携程机票竞品分析组任职的交大校友马萍学姐分享经验。她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竞品分析组的日常工作,并对竞品中常见的有趣案例进行了分析,让同学们对OTA有了除购票外的进一步认知。同时,她表示携程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流畅的交流平台,员工能够“在携程成长”。Angela也进一步介绍了携程涵盖的产业范围和企业文化,强调了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在提问环节,针对国外学习经历是否重要的问题,Angela积极认真地进行解答,她强调公司需要国际化人才以更好地拓展业务,适应国际市场。

 图5参与活动全体师生合影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对携程公司的优良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印象最为深刻。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旅游业以及OTA行业的今后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未来的成长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深的思考。

【毕业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0
0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一笑里,又到毕业季。所谓青春,大概就是多年后,沉淀为心底永远的回忆。毕业,标志着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不说再见,我们后会有期。

徐挺

很快我就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回顾过去的学生生涯,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更多的,还是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所带给我的快乐。在密院的两年半里,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变,这期间,有知识的积累,也有为人处世能力的成长。而这些,都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与陪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我,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本心,砥砺前行。

——徐挺,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上海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李瑶

研究生生活眼看就要结束了,心里隐隐有一种伤感,也一有种激动和憧憬的情绪。密院两年半,让我体会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暖。我感恩密院老师们的付出,我感恩导师及师兄们的指导,我感恩生活中打打闹闹的密友。最感谢的是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这些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温暖着我,陪伴着我。研究生涯的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我会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梦想。

——李瑶,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IT应用软件工程师。

涂鹏

灯熄月照漫漫路,美罗难承求职步。

最是一年春好处,却逢椿萱催诱术。

潜海寻峰探异都,追浪嬉雪游四处。

执手胸怀万里路,岂敢回首千百度。

——涂鹏,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技术研究工程师。

越晗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曾几何时,我与数不清的文献相濡以沫,与看不尽的书本耳鬓厮磨;曾几何时,我对仪器设备谈情说爱,对数据代码含情脉脉。如今毕业在即,有太多不舍,舍不得密院的良师益友,我们是那样志同道合,舍不得闪亮的日子,我们在拼搏中品尝硕果。表白密院,祝愿诸君毕业快乐!

——刘越晗,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将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光学成像研究(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方向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杨焘

三年的密院研究生生活,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却又收获了全新的人生态度。在密院结交的良师益友,也将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从起点走到终点,又从终点迈向另一个起点,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愿此去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杨焘,交大密西根学院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后将进入埃克森美孚上海技术中心任应用开发工程师。

郭雨晴

数不清多少个晚上在想“这次这个问题可能真的解决不了了”垂头丧气的入眠,然后也习惯了第二天一早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给自己打气说今天一定可以做出来,并且坚信着坚强着过完这一天。做科研真的是伴随着几周的一筹莫展甚至痛苦和几秒钟觉得自己能上天的喜悦。这个过程,离不开导师和师兄弟的帮助。想和那些仍然奋斗在苦海的师弟师妹说一句,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一不小心你就毕业了。想对自己说,做一个快乐又积极的人,然后再养一只二哈。

——郭雨晴,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交通银行总行软件开发中心(上海)任软件开发系统工程师。

冯召东

博士毕业是我在交大近四年的学习生涯的结束,也是我在校学习阶段的结束。感谢在交大密院的日子, 让我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有限的青春里体验一次次全力以赴。饮水当思源,常怀感恩之心。最后, 我想引用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冯召东,交大密西根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展讯通信公司任高级多媒体算法工程师。

杨玲蔚

已经想不起来有多少个夜晚因为科研毫无头绪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也更记不起来有多少次因为突然看懂一个复杂的公式,或跑出一个不错的仿真而乐到开花,喜至跳脚。回过头看过去两年半,所有的经历仿佛都在指引自己向着更高更远迈进。一直喜欢一句话,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愿以后的日子里,依然保持初心,勇敢前行。

——杨玲蔚,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任产品经理。

雷泽雨

在近六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对科研小白成长为自认为还算合格的博士生。这期间的辛苦付出固然不易,但丰收的硕果会令人倍加幸福。感谢密院这个精彩的舞台,各位良师益友对我的帮助与鼓励将是我此生的宝贵财富。

——雷泽雨,交大密西根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硕转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就职于科磊半导体技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任应用工程师。

杨超

密院的两年半时光对我而言是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这里的老师有想法,不拘泥;同学多才思,有温情 。毕业在即,我知道我们都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我想对老师们说一句全凭老干为扶持;对同学们说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对自己说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杨超,交大密西根学院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结构材料工程师。

董天来1

经历过学习,便不恐惧未知。

经历过锻炼,便不畏惧挫折。

经历过奋斗,方才相信未来终将光明。

风雨之后才有彩虹,愿未来的晴空万里能与母校一同分享。

——董天来,交大密西根学院2012级本科生,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将就职于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任毕业培训生。

交大密西根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
0
0

3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学院龙宾楼中集报告厅隆重举行。联影集团中央研究院联席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陈群博士,交大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学术事务副院长陈谦斌、研究生教育副院长孔令逊,党委副书记杨艳春,教职工代表及2019届全体硕士、博士毕业生出席典礼。毕业典礼由孔令逊主持。

DSC_5777

黄佩森代表学院和全体教师向毕业生们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从2010年学院招收第一批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水平迅速得到各界认可,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致辞中他分享了三位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分别为从1千余名博士生中脱颖而出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唐爱民、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6次出席国际会议并发表9篇论文的万杨、专业排名第一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生的刘越晗。他希望毕业生们经过几年在学院的学习学有所得,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成为一名更好的世界公民,并做好准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DSC_5776

陈群受邀为全体毕业生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个人感受,与同学们分享了富有哲理的人生见解。他表示,变化是生命中永恒的唯一,人生是一趟令人惊奇的无法预知的旅行,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机遇。最后,他引用电影《阿甘正传》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激励同学们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辉煌。

DSC_5866

密西根学院教授沈泳星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代表全体导师,祝贺在座的毕业生们在学院成长成才,并送上祝福。他寄语同学们要牢记学院“全球视野,交叉学科,创新为道,质量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未来保持高要求,时刻警醒自己;要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做领跑者,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才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高度;其次,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DSC_5893

谢涵代表博士毕业生发言,他与在座的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选择科研这条道路的心路历程,他表示密院独特的国际化氛围和导师的悉心教导让他的博士生涯受益匪浅。同时他也希望毕业生们在即将步入人生下一段旅途时,可以保持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追寻自己内心所爱。他引用电影《功夫熊猫》里的一段话“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充满坎坷,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你后来的人生路选择怎么走下去。“与毕业生们共勉。

DSC_5904

Nuri Erdem Ersoy代表研究生毕业生发言,他通过三个小故事讲述了在密院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所带来的收获。他表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温馨氛围让他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很感激学院的老师对他在科研、生活上的帮助和教导,让他学会如何直面挑战,勇攀高峰。即将挥别校园的他也寄语每位毕业生,希望大家敢于做生活的勇士。人生没有永恒的高峰,只有不断的攀登,要么成就不凡,要么被遗忘。

DSC_5971毕业生代表演唱毕业歌曲

DSC_6015

随后,全体毕业生依次走上主席台,由院领导、导师为他们授予学位、拨动流苏,并与每位毕业生合影留念。

交大密西根学院今年共有22位硕士研究生、4位博士生获得学位,其中包括2位国际留学生。所有毕业生中,两名将分别奔赴美国布朗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其他人都成功获得进入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磊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跨国企业工作的机会。

DSC_6204交大密西根学院2019全体研究生毕业生合影

密院博士毕业生唐爱民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0
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密西根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唐爱民的论文“5G网络全双工通信与编码缓存的研究”喜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唐爱民的博士学位论文针对5G网络中潜在应用的两种先进技术,全双工通信与编码缓存技术,在导师王旭东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论文分别研究了全双工通信技术在不同5G接入网中对网络接入性能与频谱效率的提升,以及编码缓存技术在异构信道5G回传网中如何有效地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论文针对接入网中全双工通信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利用物理层“捕捉效应”解决了全双工与半双工混合通信的高效组网难题;针对OFDMA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中开发了基于CSMA/CD的全双工高效随机接入组网协议;利用全双工通信,拓展了业界现有的D2D通信模式,大幅提高了D2D通信效率。论文针对回传网中编码缓存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异构信道编码传输的全新编码传输机制,完成了在国际上率先对5G异构回传网络进行了编码缓存的算法设计以及理论分析,对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bty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成为了承载国家现代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则是移动蜂窝网络,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网络。对于5G网络研发与建设的竞争甚至已经上升到大国之间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竞争。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旨在建立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氛围和导向,激励博士生潜心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鼓励导师对博士生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培育,进一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增强博士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

背景介绍:

Aimin Tang20180403

唐爱民,密西根学院2013级博士生,博士期间师从王旭东教授,2016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电子系Sumit Roy教授实验室访问学习,2018年春季毕业。博士在校期间多次获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期间共计发表国际顶级期刊以及国际主流会议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现任交大密西根学院助理研究教授,研究方向包括5G通信网络,智能互联系统等。

 

 

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一行赴密西根学院调研

$
0
0

4月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副教务长吴静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鹏、改革与发展研究室主任张逸阳等一行到密西根学院调研座谈。学院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李新碗、学术事务副院长陈谦斌、研究生教育副院长孔令逊、本科生教育副院长郑刚、党委副书记杨艳春出席了座谈会。座谈由李新碗主持。

DSC_6209

DSC_6227

黄佩森从整体概况、组织架构、办学理念、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汇报了密西根学院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学院经过13年的发展,取得了国内外高度认可的成绩,建立了一支强大和高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并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教育平台。与此同时,学院也面临师资、招生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来自各方的支持。

郑刚就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情况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与会者随后就本科生课程、留学生平台、师资交流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DSC_6214

丁奎岭在会议最后讲话, 对密西根学院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并对学院在本科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期望。他指出,学院应坚持把国际化做下去,做出一流的本科教育平台,在课程、实践和质量控制等三方面加强本科生教育。学院要做好资源配置,加强与其他学院之间的合作,鼓励其他学院的优秀老师来密西根学院上课,让最好的老师把给学生上课,尤其是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种荣誉。同时,学院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守住规矩和诚信的底线,追求更加卓越的未来。

【学生风采】苗诒贺:I3Q引领我的成长

$
0
0

自画像: 苗诒贺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6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Morteza Eslamian课题组) 2019届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6年于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非常幸运地进入到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在密院成立十年之际成为一名密院研究生,去开启攻读硕士学位的征程,在交大庆祝双甲子生日时成为一名交大学子,去践行“选择交大就是选择责任”的诺言。

I3Q是每一个密院人都引以为傲的学院办学理念,它由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即  “Internationalization(全球视野), Interdisciplinary(交叉学科), Innovation(创新为道), 和 Quality(质量为本)”。在  I3Q的引领下,入学以后的密院生活,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融合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交大密西根学院教育模式,获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

国际化的环境,开拓了我的视野

众所周知,密院的国际化教学是全方位的。学院的老师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府,所有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我自己所在的课题组,有分别来自于伊朗、美国、法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同学,是个国际味十足的课题组。

苗诒贺同学在大阪大学获奖苗诒贺(右)在大阪大学获奖

17-18年秋季学期,我作为学院选派的特别研究生在日本大阪大学Akinori Saeki教授课题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科研交流。期间,我有幸在大阪大学交流生科研项目成果展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并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第二届西日本地区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结识了许多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朋友。在日本学习交流的半年时间里,我不仅对日本人文风情地理景观有了更近距离的了解,还对日本高校的科研制度体系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到了很多实验室管理的好经验。这些好经验在回国之后大多都被应用到了我们的新实验室建设上,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cof苗诒贺(前排右一)参加保加利亚交通部长授课

2018年暑期,我加入学院组织的保加利亚暑期班项目,成为保加利亚第一个中国访学团的成员。期间,我们参观了保加利亚国会大厦、旁听了国会会议并与国会议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前交通部部长畅谈“一带一路”,去了解保加利亚政府层面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看法。

英文的授课环境、多元文化背景的课题组、海外交换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塑造着我的国际化视野。在一次次的文化冲突中,我学会了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交叉学科学习,全面融合发展

20190403苗诒贺与课题组导师、成员在一起

 硕士学习期间,我有幸加入了Morteza Eslamian教授的薄膜与薄膜光伏器件实验室。我们实验室汇集了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热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等不同背景领域的同学,我们的研究课题也都处在最前沿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学院定期组织科研讲座和教授午餐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了解科研领域最前沿研究以及与不同教授开展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学院还成立了“跨学科教育中心”,为同学们打造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创新的环境。中心邀请来自不同业界的专家和教授带来非工程领域的讲座,培养同学们的人文底蕴,让我们在多学科融合的氛围中提升品味和素养。此外,在导师的支持下,我还参加了法国里昂商学院亚洲校区的管理学GRANDE ECOLE项目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商业管理课程,丰富了我的学科背景。

两年多的学习,使我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不断拓宽着我的知识边界。与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也一次次地催生出了我解决科研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交大密西根学院交叉学科和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下,我通过和实验室同学们的紧密协作,在就学期间发表了两篇SCI论文。

苗诒贺同学参加里昂商学院活动苗诒贺参加里昂商学院活动

 质量为基,打下坚实基础

相信每一个在密院学习的同学都不会忘记密院的“魔幻”课程。为了完成相关课程,我们我们往往要比其他学院的研究生付出2-3倍甚至是更多的时间。我们在完成日常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预习复习,完成作业,准备考试。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成为常态。然而,密院严格的课程教学,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和科研基础。比如,通过《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学习,我在看论文的时候不再是一头雾水,而是能够辨证的分析作者的观点,从而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苗诒贺同学作为辅导员参加2018年军训苗诒贺作为辅导员参加2018年军训

 我们当然也不会忘记学院各个行政管理办公室的每一位老师在幕后所作出的辛勤努力与付出。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目睹着每一位交大老师为身上所被赋予的那份责任而做出的担当。我还记得有位学院学生办公室老师在临近生产前一周的时间还坚持工作,处理相关学生事务,一项一项把关申请入党同学们的材料,与申请入党的同学谈话交流,安排布置学院各个学生党支部的党日活动。诚然,她只是学院众多辛勤工作的老师中的一个缩影。我们能够在密院这么好的环境中度过这漫长又短暂的学习时光,应该感谢我们的思政教师、就业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各位行政老师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密院的学习时光,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未来,我将始终牢记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践行“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诺言,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始终把国家的需求和号召摆在第一位,担当起作为一名交大密西根学院学子的责任。


交大密西根学院十三周年庆暨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分享会举行

$
0
0

4月7日,正值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建院十三周年之际,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分享会在龙宾楼中集报告厅隆重举行。交大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李新碗、副院长陈谦斌、郑刚,党委副书记杨艳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白玉兰远程医学中心、上海卫生远程医学网络有限公司等校方与企业代表,密西根学院和密西根大学的校友们,学院部分教职工、在校生及家长们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杨艳春主持。

DSC_6382

DSC_6318

黄佩森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今天是上海交通大学123周年校庆和密西根学院13周年院庆,欢迎大家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前来参加学院第一次在龙宾楼举办的院庆活动。他从创业教育、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中心、智能互联、创新毕设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近况。过去一年,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新设的创业教育中心与跨学科教育中心均取得稳步发展。在学位项目方面, “全球学位通”计划已与密西根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都柏林三一学院、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国际知名学府达成合作。学院还将推出双硕士学位项目,现已和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打造“机械+管理”跨学科高层次人才。此外,为更好地拓展构建网络型创新合作社区,学院将推出创新联盟概念,通过与机构、企业合作形式面向学生的创新课程、训练营、论坛、工作坊等活动,共同推进校企创新协同、技术进步。

DSC_6440

学院创业教育中心主任Pradeep Ray介绍了中心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回顾了中心建设以来举办的各类活动。2018年,创业教育中心成功举办全英文的创业大赛,吸引到来自上海各高校的30支参赛队伍;中心发起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合作开设的创业学院,助力国际化创业人才培养。此外,中心还于去年9月举办创业周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公司专家带来创业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并安排企业参观,为学生们提供深入的沉浸式体验。

DSC_6453

创业教育中心指导教师卢承哲介绍了中心发起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业项目(TESD),该项目旨在通过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区域展开医疗健康领域的移动技术应用,宣传技术创业理念。目前该项目已于今年2月完成孟加拉国实地考察,共有12名上海交通大学在校生参与,与达卡大学、城乡发展学院、A21、格莱珉能源等当地合作方开展的项目已取得初步进展,未来还会将各项课题引入学院课程和毕业设计,共同推进该项目的深入发展。

DSC_6469

DSC_6486

DSC_6494参与“孟加拉挑战”项目学生、校友分享孟加拉实地考察体会

DSC_6515黄佩森代表学院向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铖颁发捐赠证书

为感谢社会各界对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此次院庆活动还特别设立“亚东奖学金捐赠感谢仪式”环节。亚东奖学金由专为高端装备提供高性价比关键元器件产品与高品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捐赠设立,旨在支持和奖励密西根学院优秀学子刻苦学习和研究,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亚东”寓意“亚洲的东方有龙的传人”,寄托对密西根学院人才发展的美好愿望。

DSC_6542

李新碗在总结致辞时表示,创业教育中心介绍的孟加拉挑战项目让人深刻感受到落后与发达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密西根学院在过去十三年来也经历了不少挑战,学院在不断克服挑战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令人引以为傲的成绩。今天,学院吸引了最好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建立了最好的教学设施和对外合作项目,也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各行各业的优秀学子。他感谢企业对学院的捐赠,并表示学院将充分运用好相关资金,为师生们创造更具活力的国际化氛围和更加公平的教育与职业发展机会。 他也鼓励校友和社会各界友人常回来看看,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帮助学院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DSC_6561参与此次活动师生合影

密院两位教师喜获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资助

$
0
0

近日,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资助名单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杨睿、邵磊两位教师的“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纳米机电谐振器的电信号传输及耗散机理研究”、“微纳机电谐振器的内禀耗散机理和极限品质因子”课题入选此项计划。

杨睿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电子,包括忆阻器和纳米机电器件与系统。随着物联网等方向的发展,传感器的微型化、低功耗等特性越发重要。在这个趋势下,纳米机电系统(NEMS)谐振器在精密传感及射频信号处理等应用中有非常好的前景。二维材料只有单个或几个原子的厚度,代表了材料体积缩小的极限;有非常小的质量,使得维持振动产生的功耗很小;并且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如很高的杨氏模量,以及超高的应变极限等。因此它们非常适合用于制备体积小、功耗低、灵敏度高、可调性强的NEMS谐振器。

201904091二维二硫化钼的晶体结构和谐振器示意图

基于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这类二维半导体材料的NEMS谐振器的很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如品质因数(Q)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电信号传输机理未被充分理解、与其他电路的集成性和优化方法需要提高等,因此这些NEMS谐振器的性质和优化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项目将通过仿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NEMS谐振器的振动特性,使用电学读取和等效电路仿真等手段研究振动过程中的静电力、振幅、应变的变化及电场、压阻等多物理效应的作用机理。并且,本项目将研究二维半导体谐振器的耗散机理,以提高品质因数,为最终将二维半导体谐振器用于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及高性能的信号处理器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04092二维半导体NEMS谐振器的制备方法和模型分析

邵磊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MEMS的狭义定义是各种用于驱动和传感的微机械结构,并和微电子的接口连接,且使用制造集成电路的硅微加工工艺制备。他的课题组主要在MEMS的以下3个主题展开研究工作:1)MEMS的设计构型,特别是和新颖的材料结构和片上硅光子器件融合的MEMS系统设计;2)使用于机器人中的MEMS以及微机械电子系统;3)针对MEMS的超精密测量、成像、控制。

在种类众多的MEMS器件中,MEMS谐振器是基于共振原理的机械结构,其谐振频率由结构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的弹性波速决定,并和射频输入和输出端相连,犹如一个经典的电阻电容电感谐振电路。但是电容和电感体积太大难以集成,而MEMS振动结构十分容易缩小,所以容易和其他的片上微电子系统形成单片融合。更重要的是,MEMS谐振器具有超高的谐振频率、谐振品质因子Q值等优点,因此它们已被广泛使用于时间和频率控制、超精密检测、量子操控等方面,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研究者的目光。现有的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1)新结构的设计构型;2)新加工工艺的研发;3)新颖的器件表征测量系统。这也是本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方向。

figure 1图1. 本项目提出的MEMS器件的示意图、以及所制备的声子晶体的某个周期的显微镜照片

本项目着重研究超高频的MEMS谐振器这一难题。首先,课题组会使用仿真计算来设计构型,结合纳米尺度的声子晶体来局域谐振的弹性能(如图1所示)。这一结构将限制绝大部分能量耗散而只剩下内禀耗散,因此有望得到超高的谐振频率和超高的品质因子Q值。同时,这一器件将被用于研究内禀能量耗散、声子碰撞、Landau-Rumer效应等一些列科学问题。

figure 2图2. 超高频微机械振动光学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和照片

其次,本项目也将搭建用于测量GHz波段的MEMS谐振器的超精密光学测量系统。这一课题十分重要,因为光学成像方法可以对MEMS谐振器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的表征,比如非线性动力、能量耗散机制、振动模式等,从而改进MEMS器件。本项目将探索一种可以测量10 GHz以上、亚皮米精度的干涉仪,将基于频闪检测的方法来转换超高频的谐振,搭建一台宽频谱的GHz波段的干涉仪(如图2所示)。这一台测量系统将使用于图1所示的器件的测量表征。

背景介绍

Rui Yang 杨睿,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在天津大学本科毕业,2016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8月加入交大密西根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忆阻器、纳米机电系统、二维器件等。现任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以及SCI期刊《Nanotechnology》的综述文章的主编(Reviews Editor)。
Lei Shao 邵磊,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的学士学位。2011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前,以主持人的身份申请了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测量科学和工程研究项目并获得了资助。因此,于博士毕业后以外籍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全职工作于NIST,直至2018年。同年加入密西根学院任教。在MEMS、换能器、谐振器、传感器以及它们的光学测量技术等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

交大密西根学院2019年夏季Capstone毕业设计课程项目现开始征集!

$
0
0

项目简介

DSC_7108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在建院伊始就提出了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有机融合于第一课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院于2010年开始将机械工程专业与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Capstone毕业设计课程合并为统一必修课程(课程编号VM450/VE450)共同授课。由企业或个人赞助毕业设计项目,设立和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毕设课题,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将工程知识在多学科融合的实际工程项目系统中进行实践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际研发环境中进行毕业设计的机会,以加强学生社会工程实践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DSC_3641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项目学生展示

2016年起,学院推出了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编号VG450)。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跨学科和工业背景下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帮助工科学生在研发实践中体验和培养合格工程师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素养。中美两所院校组成的团队先后在中国上海与美国安娜堡两地通过实地和远程方式合作,完成赞助企业给定的工程课题。

征集目的

本次项目征集是为学院一年两次的Capstone毕业设计课程项目收集提案。夏季学期课程编号为VE450/VM450,秋季学期课程编号为VE450/VM450/VG450。我们鼓励国内外企业、院校教职工、高年级学生提交项目提案。提案收集汇总后,将由学院教师团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评估审核,并向全体选课学生公布。

征集要求

项目提案一般需具有以下特点:• 开放性:项目应具有一定发挥空间,允许选课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独创性:在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可望在赞助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方面提供新的思路甚至突破。• 阶段性:对于预期执行期较长的研发项目,可考虑设立阶段性目标,跨越若干学期毕业设计课程完成。• 实践性:项目内容应包含设计、分析、原型系统等技术要素。• 跨学科性:因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故特别鼓励赞助方提出跨学科的Capstone项目。另,VG450课程由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各专业学生与本学院学生混合组队。【注】:如有需要,赞助方可与项目参与学生直接签署IP与NDA协议。

• 赞助方资助额度、截止日期、提案格式:相关信息请点击链接

各方受益

DSC_6830毕设赞助企业交流会

• 学院:为学院本科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了一次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培养与体验解决完整工程问题的宝贵机会。

• 赞助企业:在社会贡献的同时,把研发项目合理分解成若干小课题,由五名优秀的本科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公司业务与新技术方向的探索也应有所助益。学院学生的入学与培养总体质量已居上海交大工科最高水平之一,且国际化优势显著。参与毕设项目,将对公司招聘优秀人才起到预热和宣传的作用。在该教学项目合作过程中,可结识学院高水平的教员队伍,为后续高质量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已有诸多成功案例)。

往届毕设赞助企业

微信图片_20190411162418赞助企业顺序按字母顺序排列

往届毕设项目展示

昨天的密院冬季设计展,你来了吗?

交大密西根学院2018夏季设计展开幕 “人工智能+互联系统”双引擎驱动智联新时代

什么样的设计展能惊艳整个冬天?来看交大学子的创意

这样的毕业设计展,你肯定没见过!

更多信息:http://umji.sjtu.edu.cn/cn/news/featured-design-expo/

DSC_3754
DSC_3916
DSC_6941

基于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机器运行状态远程监测往届毕业设计项目展示

联系方式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龙宾楼453室

电话:+86-21-34206045 转 4532 朱老师

密院即将举办黑客马拉松讲座

密西根学院2019年校友午餐会举行

$
0
0

2019年4月7日,正值上海交通大学123周年和密西根学院13周年之际,2019年密西根学院校友午餐会在龙宾楼教工小家举行。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李新碗、副院长陈谦斌、党委副书记杨艳春等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出席活动,15位校友从世界各地返回母校,多位企业代表和家长受邀参加活动。

DSC_1916

黄佩森为校友午餐会致辞,欢迎校友们回家。在校庆和院庆的双喜之日,学院首次在新大楼龙宾楼举行校友午餐会,具有特别的意义。黄佩森感谢校友和各界朋友的不断关注和支持,此次午餐会是加强学院师生和校友、各界朋友相互交流的良好契机,也是帮助在校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绝佳机会。他希望今后开展越来越多的活动,搭建起学院与各界沟通的桥梁。

DSC_1923

返校校友中,既有上海交通大学和密西根学院校友,也有密西根大学校友,来自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投资、汽车零部件、人力资源、教育等各行各业。他们中有麦肯锡、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软银中国资本、采埃孚等知名企业的中坚人才,有人力资源公司、教育咨询公司、医疗金融科技公司、健康饮品等公司的创始人或合伙人,有入职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助理教授,有在海外名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也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校友们的只言片语中,流露着重回母校的激动和兴奋。密西根学院校友会会长刘宗长代表校友会感谢各位校友的支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建“密缘大家庭”,助力校友成长,推动学院发展。

交流3

cof

cof

午餐会中,校友们和同学们围聚一起,亲切交流。校友们追忆当年的学生时代,讲述自己的求学、工作或创业经历,分享心得体会,为同学们的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同学们就学习、生活、未来规划的困惑踊跃提问,在与校友的交流中,对不同行业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自2010年第一届校友毕业以来,密西根学院已有2481名校友(其中本科2287名,硕博研究生194名,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4月1日)毕业。如今,密西根学院校友已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高新技术领域的创业者,有在国内外顶尖高校任教的教授,也有在全球顶尖公司、国家重点行业担任重要岗位的骨干,还有大批仍在继续深造的校友。密西根学院校友会自2016年成立,致力于服务广大校友,支持学院长期发展。

DSC_6374校友午餐会活动师生、校友、嘉宾合影留念

密西根学院教工党支部举办“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

$
0
0

4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教工党支部”悦读经典”系列读书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在学院龙宾楼445会议室举行。教工党支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吴琦主持。

201904161

学院党委书记李新碗、副书记杨艳春首先对即将召开的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筹备情况进行了通报。作为学院的首届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将对学院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各项筹备工作也在严谨、有序推进中。期待首届党代会的召开能为学院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续写新篇章的职责和使命。随后,教工党支部成员投票提名了党委委员候选人。

201904162

学院副教授鲍华带来《理科生视角浅谈中国历史和历代政治》的主题分享,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中国大历史》两本书为线索,­回顾中国历史的演进,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发展中的政府结构和选举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分享中,他引经据典、观点深刻,很有启迪意义。

201904163

最后,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主管齐航从如何选择书、读书带来的收获,以及读书的动力三个方面展开,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亲切、生动地讲述了读书对个人生活、工作和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读书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此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在有温度、有深度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共建温暖、学习型党支部。

密院博士后入选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0
0

近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博士后赵兴岩关于“全硅基光电子芯片”的研究项目成功入选。

“全硅基光电子芯片”项目由密西根学院但亚平教授主导,文惠敏博士等人共同参与,旨在解决目前集成电路尺寸进一步缩小后遇到的瓶颈问题。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发展,芯片的特征尺寸已经减小到 10 nm 以下,传统金属互连技术由于RC延迟和热耗散成为限制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硅片上用光取代传统铜线作为信息传导介质,可大大提升芯片之间的连接速度。因此,将微电子和光子技术结合起来,构成CMOS集成的全硅基光电子芯片,可充分发挥硅基微电子的高集成度、低成本以及光子极高带宽、超快传输速率的优势,是信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的新挑战。

201904221全硅基光电子芯片示意图

硅基光电子技术需要克服的难点主要是集成问题,尤其是硅基光源的集成。众所周知,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且禁带宽度大于通讯波段光子能量,因此不能发射通讯波段光波。目前硅光方案主流仍是硅基混合集成,光源使用传统的III-V族材料,采用分立贴装(光迅、Luxtera等)或晶圆键合加工(Intel等)将III-V族的激光器与硅上集成的调制器、波导等加工在一起。电路的集成度低、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硅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190422092527(a)Intel 磷化铟键合工艺生产的激光器  (b)硅基室温通讯波段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但亚平教授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在硅中掺入稀土元素铒并且进行特种退火工艺处理,成功实现了室温条件下的硅基通讯波段发光二极管(LED),室温量子效率高达14%。赵兴岩博士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硅基光电子芯片”的研究,并将该硅基通讯波段LED与 CMOS 电路、光调制器、光探测器和光波导集成在同一片芯片上,实现完全集成的硅基光电子系统,极大的提升硅基光电子芯片的集成度以及性价比,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2019年度,“博新计划”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

背景介绍

Xingyan Zhao赵兴岩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赵兴岩的研究方向为硅基通讯波段光电子元器件(探测器、放大器等)以及完全集成的全硅基光电子芯片。


密院教师杨睿及其合作团队提出内存内计算新思路

$
0
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教师杨睿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Ternary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with MoS2 transistors for massively parallel data search》(基于二硫化钼晶体管的可用于大规模并行数据搜索的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提出了将二维晶体管和忆阻器结合用于内存内计算的新思路。

微信截图_20190422164814二维晶体管与忆阻器结合形成TCAM可用于低能耗的大规模数据搜索,图片中数据来自论文Nature Electronics 2, 108-114 (2019)

在当今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中,CPU和内存通常是分开的。在数据密集型计算中,频繁的片外存储器访问可以占用达90%的能量和延迟。内存内计算可以减少计算单元和片外存储之间冗余的数据移动,从而减小能量和延迟。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TCAM)是进行内存内计算的一种硬件,可用于并行搜索和模式匹配,已经应用于网络路由器等商业产品中。然而,目前的TCAM通常难以做到很大规模。基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TCAM通常面积较大而且功耗较高,而基于新兴存储器件的TCAM虽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是其匹配与非匹配状态下的电阻比通常较低(100左右),同样限制了阵列的规模。

在这项研究中,杨睿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研究人员将低漏电流的单层二硫化钼晶体管与氧化铪忆阻器相结合,形成2晶体管2电阻的TCAM单元。测量结果显示,这些TCAM单元在匹配与非匹配状态下的电阻比达到8.5×105,可以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的TCAM单元相比,并且只需要数量少得多的晶体管,同时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使待机状态下几乎不消耗能量。这些TCAM可以使并行地搜索大量数据成为可能,在边缘计算、多媒体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杨睿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这篇文章的合作者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hilip Wong教授、Eric Pop教授、Jonathan Fan教授、Kirby Smithe博士、Taeho Kim博士、Kye Okabe博士,以及博士生Haitong Li。这一项目受到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启动经费等的支持。

 

背景介绍

Rui Yang杨睿,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在天津大学本科毕业,2016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8月加入交大密西根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忆阻器、纳米机电系统、二维器件等。现任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SCI期刊《Nanotechnology》的Reviews Editor。2019年入选上海市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密院学子在2018年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再创佳绩

$
0
0

近日,2018年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成绩发布,由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4支参赛队伍取得了一银三铜的好成绩。

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The University Physics Competition)是一项面对本科生的国际性比赛,由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天文学会赞助。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多三人一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利用基础物理原理来分析实际物理场景,并在48小时内根据竞赛题目写一篇论文提交到官方邮箱。

本次密院的参赛队伍都选择了“向比邻星发射光压推动的微型飞船” (Sending a Light Sail Propelled Nanocraft to Alpha Centauri)作为赛题,这一题目的难点在于对于宇宙尺度的物体运动进行估计,需要参赛选手能有创造力地构建合理的模型。这一赛题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需要选手设计的模型能够自圆其说,并且能够对现象做出定量的分析。密院参赛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展示出了出色的能力。密院学子自2012年起在学院教师Mateusz Krzyzosiak的指导下多次参加了这一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8年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获奖名单:

银牌:

姚少雄,涂勋,周知震

铜牌:

徐雪铭,陆星宇,范逸清

陆鸿儒,张博宇,王佳祺

程柏森,杜洋,汪怡暄

 

2018年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官方结果:

http://www.uphysicsc.com/2018_UPC_Results.pdf

交大密西根学院一行拜访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

$
0
0

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院长陈谦斌、发展与合作办公室主任许青、学生事务办公室主管吴琦、发展与合作办公室助理孙帅、团委书记吴钰蔚、以及即将入职唐君远学生创新中心主管肖建荣,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管理部申思一行拜访了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受到了基金会顾问王生洪、基金会秘书长金同康、副秘书长唐新璎、办公室主任王家荣等的热情接待。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339

首先,许青代表学院总结回顾了学院的最新发展,学院在继续深化和探索创新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稳步发展:创业教育中心和跨学科教育中心的成立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平台,全球学位通计划、双硕士学位项目、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的推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智能互联系统研究中心为学院的科研和技术转化带来新的契机,校企合作创新联盟将进一步整合学院和合作单位的资源,促进学院长期发展。

学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奖学金、讲席教授、学生创新中心等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君远密西根学院奖学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高荣誉奖项,在学生当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406

陈谦斌回顾了被聘为唐君远讲席教授以来的成绩和贡献。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融合中美教育体系的特色,为学院建立起一套师资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系统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推进学院终身系列教职队伍的建设;在科研方面,他牵头推进落实工程仿真与计算材料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筹建研究院等重要项目,真正践行基金会”爱国重教,乐育英才“的宗旨。

肖建荣介绍唐君远学生创新中心的设计方案规划与展望。在学院特别重视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背景下,学生创新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借鉴美国创新交互平台FirstBuild的理念,学生创新中心将打造成专业化、国际化、人性化、品牌化的师生协同创新的互动平台、快速成形设备的智能化微工厂、快速实现创新产品产业化的创客平台。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创新中心将建设成辐射整个交大以及其他高校的示范项目。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742

王生洪对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欣喜,对奖学金、讲席教授、学生创新中心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表示满意。基金会的宗旨与学院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希望双方能共同为培养国家拔尖人才,引领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746

金同康表示基金会十分重视对该项目的支持,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和交大的发展,加强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和创新创投项目的合作,传承唐家文化,服务社会。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750密院教师与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背景介绍:

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是由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唐翔千先生率家族出资设立,并以其父唐君远先生的名字命名,以爱国重教,培育英才为宗旨,支持教育事业、奖学助学、奖教助教,捐赠教育、慈善等事业,为促进民族复兴、和谐社会发展出力。

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渊源深厚,长期关注和支持密西根学院的发展,先后设立“唐君远密西根学院奖学金”奖励密西根学院具有领导力潜质的优异学生攻读双学位项目,设立“唐君远讲席教授基金”支持密西根学院顶尖师资队伍的建设,冠名“唐君远学生创新中心”为密西根学院打造一流的创新环境和条件。

密院师生赴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参观交流

$
0
0

2019年4月1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13名同学在2018级思政老师周奇的带领下赴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参观及交流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428085245

 

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王泽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上汽集团概况和业务布局。他指出,上汽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产业布局分为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移动出行、金融板块和国际业务五个板块。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的大趋势下,上汽希望能加强与互联网和新兴产业的联系,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作为研发机构应运而生。

接着,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副总经理金忠孝为同学们讲解了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探究内容、研发领域等。他强调,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制造是实验室研究的核心,相比于单纯的理论研究,上汽希望能将研发的技术立刻投入量产。实验室对于人才十分重视,看重开发人员的数理基础、学术能力和心理素质。

微信图片_20190428085354

随后,密院校友、算法工程师谢涵与同学们面对面聊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通过与学长的互动,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和氛围。学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向同学们提出建议说,在大学中要培养看文献的能力,因为在工作中也是不断地接触新知识,需要有高效率阅读文献的能力;要学会将专业课所学熟练地运用到研发中;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工程师思维,学会团队合作,互相磨合与分担。

微信图片_20190428085310

最后,同学们对实验室进行了参观。通过项目展示墙,同学们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微信图片_20190428090952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对实验室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印象最为深刻。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目前汽车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思考与规划。

第二十一次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大学理事会召开

$
0
0

5月1日晚,第二十一次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大学理事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密西根大学两地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召开。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黄震、徐学敏、奚立峰等理事会成员在上海参加会议,交大校长林忠钦,密大校长Mark Schlissel、副校长Jack Hu、工学院院长Alec Gallimore、罗斯商学院院长Scott DeRue等理事会成员在美国参加会议。交大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新远、人力资源处处长梁奇、党政办主任林立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鹏,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倪军、 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李新碗、副院长陈谦斌、副院长孔令逊、副院长郑刚,密大副教务长James Holloway、工学院副院长Joanna Millunchick、工学院教授Gregory Hulbert等相关院系、部处负责人在中美两地列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37

黄佩森首先就学费设置、国内外招生、学生质量、奖学金支持、师资科研、国际合作、学位项目发展、学生毕业去向等方面向理事会汇报了密西根学院的近况。招生方面,国内外学生招收的数量基本稳定,质量稳步增长;奖学金方面,学院现设有吴炯孙洁奖学金、俞黎明奖学金、唐君远密西根学院奖学金、林积顺赵妙霞奖学金、程氏家族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师资建设方面,学院今年夏季开始将有60名全职教师,其中34名终身教职系列教师,外籍学者比例超过二分之一;国际合作方面,学院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25所一流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超过80%的毕业生拥有国际化经历;新推出的“全球学位通“项目已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等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毕业生方面,2018届本科毕业生82%(67%去美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去美国读研的毕业生中85%进入美国工科前20研究生院,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被国内外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录用;校友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多元,多位科研领域校友进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教职工作;多位创业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和全美30位30岁以下未来制造业领袖榜单;科研建设方面,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总数在2018年创下新高,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28
孔令逊介绍了与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合作的双硕士学位项目情况。该两年半的项目将为密院研究生提供工程及管理方面的课程与实践机会,分别在交大和密大两地完成。罗斯商学院目前计划开放管理学、供应链管理及会计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项目供学生选择。项目预计于2020年秋季招收首届学生。该项目的推出将在此前与罗斯商学院开展的本硕连读项目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为学院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国际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讨论,理事会一致同意按计划推进该项目。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20
黄佩森与倪军共同提出了计划在嘉定筹建上海交大智能互联系统研究院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密西根学院将与上海市嘉定区政府展开合作,将上述研究院打造成应用研究、研究生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新型平台,与区域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帮助嘉定区发展四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与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与精准医疗、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使其成为未来该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同时让嘉定区成为国际化领袖型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地。理事会对所提出的设想表示支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12
理事会上,双方审议通过了密西根学院教师钱炜慷、张峻终身教职副教授的评定,并就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与密西根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计划开展的“4+1”本硕连读项目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00
微信图片_20190505151147

最后,理事会共同主席姜斯宪和Mark Schlissel做总结发言。Mark Schlissel对于两校之间在多个方面的精诚合作表示欣慰和感谢,他表示与上海交大的长期合作令双方都从中受益匪浅,此次在会上讨论的议题让人看到很多发展机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交大密西根学院将继续在两校关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姜斯宪在发言中对理事会的高效运作表示肯定。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交大密西根学院不断取得稳健的发展。学院去年启用的新楼将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交大将继续在师资建设、科研发展等方面为学院提供强大支持。希望两校继续携手共进,积极推动未来共同发展。

Viewing all 6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