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Joint Institute -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Viewing all 6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密院学子领衔的交大代表队再夺VEX机器人世锦赛冠军

$
0
0

近日,2018-2019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参赛,共派出了两支参赛队,其中由密西根学院学生潘崇聃、谈颖雯、周瑞星、谢静蕾、潘芝亦领衔的SJTU1队以大学组分区赛十五场连胜的傲人战绩夺取Design赛区冠军,并获得大学组技能挑战赛冠军。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约1600支赛队参加,其中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中国香港等77支大学组参赛队伍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来自美国的普渡大学、加州伯克利、南加州大学、德州农工大学,来自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同台竞技。

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由美国机器人教育及竞赛基金会主办,是一项面向全球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赛,是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机器人比赛项目。比赛分为VEX IQ小学,IQ初中,EDR初中,EDR高中和VEX U五个组别,各项赛事的争夺均在各组别内部展开。其中VEX U又名VEX 大学组,仅面向18岁以上的大学生参赛,考验大学生对于机器人整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心理素质。

VEX世锦赛大学组赛事共有技能挑战赛、对抗赛两项。技能挑战赛为非对抗性比赛,共有56支队伍参加,场地中仅有一部机器人,所有场地元素都可以得分,发挥该机器人的最大性能,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比赛,以求挖掘该机器人的最大得分能力。

微信截图_20190506093147Freedom hall技能赛决赛

微信截图_20190506093237SJTU1队在技能赛夺冠

在技能挑战赛中,SJTU1队以总分57分的高分处于技能挑战赛预赛第一位。随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来自美国的IFT机器人俱乐部三支队伍进入象征最高竞技舞台的Freedom Hall进行技能挑战赛决赛,SJTU1与来自兄弟院校西安交通大学的XJTU4队经过激烈的角逐,以最高分56分的成绩并列第一,共同成为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大学组技能挑战赛冠军。

大学组对抗赛由两个分区组成,Design分区与Innovate分区,每个分区首先进行200余场小组赛,得到分区排行榜,然后依据排行榜进入淘汰赛,决出分区冠军。两个分区的冠军队伍进入Freedom Hall,角逐世界冠军。

微信截图_20190506093249SJTU1队分区夺冠合照(左一谢静蕾、左二潘芝亦、左四潘崇聃、左五周瑞星、右三谈颖雯)

SJTU1队所在的Design分区中,有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科大、西安交大、同济大学等知名赛队。SJTU1队在十五场比赛中,皆以大比分领先的优势取得胜利,毫无悬念地获得该分区冠军,并挺进全球总决赛的冠亚军争夺战。在随后的全球冠亚军争夺战之中,遭遇了来自美国的IFT机器人俱乐部,该队伍活跃在世锦赛舞台多年,多次闯进世锦赛决赛。SJTU1队作为一支成立不到一年的新队,敢打敢冲,手动阶段赢3分,无奈自动阶段输4分,以总分1分之差负与对手,取得亚军。

微信截图_20190506093302技能赛中还剩3秒打出32分

SJTU1队队长、密院大三学生潘崇聃在赛后表示,“这次世锦赛对我们的宣传能力,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波三折的比赛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机器突发故障,总决赛功亏一篑,技能赛背水一战后夺冠等各种过程。特别是分区一局定胜负的淘汰赛和freedom hall中进行的两次决赛,我们在璀璨的灯光和千万观众注视下,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与我们所有人不分昼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硕士、博士招生夏令营即将开始报名!

$
0
0

一、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简介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开展全面战略性国际合作办学共建而成的工学院。学院以“创建研究型国际一流学院,培养创新性领袖型人才”为秉承宗旨,致力于深入探索在国际化办学机制、科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交大密西根学院于2009年开始进行研究生招生。学院建立了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接轨的课程体系。学院实施终身教职制度,聘任标准、考核模式和晋升方式均参照美国一流大学的要求进行。十年来,学院每年都有大量应聘者,均是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博士后或博士学位的获得者。学院现任30多名全职教授均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从课程体系到教师资源,从多模式国际化合作到沉浸式国际化学院氛围,我院自始至终给所有同学提供国际化的全面培养。

从两所世界知名高校联手合作建院到共同签署成立联合科研基金,双方通过紧密的合作管理模式和鼓励创新自治的支持政策,使密西根学院成为一个完全按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模式运行的国际化学院,实现了两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并覆盖多个工学领域。交大密西根学院的建设同时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特区。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小组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作为高校教改楷模。2012年,密西根学院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评为“上海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4年荣获象征国际教育最高荣誉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的“2014年海斯克尔国际合作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授予中国的教育机构。

2013年和2015年学院分别迎来第一届硕士毕业生和第一届博士毕业生。2013-2019届春季博士毕业生中,30%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单位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家电力电子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70%直接学术就业和工业界就职,就业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大众、腾讯、华为、西门子、斯伦贝谢等。硕士毕业生中,26%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就读学校包括麻省理工大学(MIT)、密西根大学(UM)、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D)、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普渡大学、交大密西根学院等世界一流研究生院。74%的学生直接就业, 就业单位包括腾讯、华为、西门子、斯伦贝谢、福特、英特尔、科磊等。

学院网站:http://ji.sjtu.edu.cn

 

二、夏令营时间等具体安排

2019717-19716日报到)密西根学院将举办第十届暑期夏令营,旨在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进而更好地走进交大校园,了解密西根学院。同时,此次活动将作为学院2020年博士、硕士研究生选拔的重要方式之一,欢迎有报考意向的同学报名参加。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通过推荐免试途径成为密西根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如需要,我们将承担夏令营成员在沪的食宿费用和外地参加者的往返路费(火车票硬座,往返费用上限共300元。) 本次活动亦对本校外院及上海地区高校学生开放。

 

三、专业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  申请资格

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0年夏季应届毕业生):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三年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前20%或在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者(如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等);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5分或新TOEFL≥90分或IELTS≥6.0;

在校期间无违纪表现或未受过处分。

(二)  学费

学费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校按照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的全部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具体收费标准可查询我校财计处网上的公示学费项目。

网站链接:http://www.jdcw.sjtu.edu.cn/WFManager/login.jsp

*注:密西根学院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费与交大其他学院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费相同,不另收取额外费用。

奖助学金

所有在学期间的研究生还有机会申请光华奖学金、俞黎明奖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密西根学院科磊奖学金、密西根学院亚东奖学金及研究生助学金等多类奖助学金。

(三)  申请材料

1. 2020年交大密西根学院研究生项目(硕士/博士)申请表务必按照模板填写,否则申请无效);

2. 本科阶段成绩单并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3. 各类英语能力资格证书,如英语六级、IELTS、TOEFL等;

4. 其他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或专利的复印件、奖状复印件、各类证书复印件等);

5. 个人简历(英文);

6. 两封本系副教授及以上教师的推荐信,由推荐教授密封并在封口签名(获得入营资格的申请者同其他申请材料寄送至学院) 

(四) 申请流程

1. 交大网上申请路径: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考生登录-夏令营考生登录(5月10日开放);上传材料包括(三)申请材料中材料1-5

2. 申请者须在2019年6月30日17点前登陆交大研究生夏令营网上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

3. 夏令营邀请名单将于7月初在交大研招网和学院官网公布;

4. 申请阶段只需完成网上申请,无需寄送纸质材料; 获得入营资格的申请者方可打印夏令营申请表,并随同其他申请材料寄送至我院。(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龙宾楼451办公室,邮编200240)

联系人:齐老师,李老师

(五) 负责人员联系方式

邮箱:*protected email*

联系电话:021-34206045转4511或4512

 

密院发布全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全新“to-do list”引发媒体热议

$
0
0

本科期间跨国修读双学位,去世界各地游学交流,这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学子来说已不再是新鲜事。如今,攻读主修+辅修的组合专业课程,去国外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合作完成毕业设计项目,本科毕业后踏上无缝对接的国际教育通道去国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是他们现在全新的“to-do list(待办事项清单)”。

在今天举行的交大密西根学院人才培养新闻发布会上,密院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在场媒体的热切关注。院长黄佩森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学院共同创建方上海交大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密切合作和共同支持下,交大密西根学院的办学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子心中的“梦工厂”,不断培养国际化、创新性、领袖型人才,造就改变中国、引领世界的未来力量。

“全球学位通计划”引领国际学位教育改革

DSC_7214

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交大密西根学院一直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列。2016年,学院机械工程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优异的表现正式通过国际最权威的ABET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电子与计算机专业为国内目前该学科唯一获得此认证的专业。学院按照ABET(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制定的工科大学生能力要求,采用全英文教学。所有的工科教师都拥有海外高校博士学位 ,外籍学者比例超过二分之一。培养体系融合了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特色,形成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以能力考核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

微信截图_20190516140750

以全球视野,按照国际一流大学标准运行,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是密西根学院与生俱来的需求。学院自建立以来就不断创新,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工程教育改革。在学位项目方面,上海交大与密西根大学共建的本科双学位项目一直备受瞩目。该项目采用“2+2”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上海先就读两年,再申请转到密西根大学工学院、文理学院等19个专业方向学习。双学位学生成绩在密西根大学名列前茅,树立了交大密西根学院国际一流的品牌形象。

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共同决定在交大密西根学院启动“全球学位通”计划(Global Degree Pathways,以下简称“GDP”计划),以交大密西根学院为枢纽,鼓励学院本科毕业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打造“无缝对接”的国际教育通道。“这里的‘无缝对接’有两层意思:一是课程上的无缝对接。学院的本科专业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行业标准,与国际著名学府的硕士课程可以实现无缝衔接,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申请国外知名高校的成功率,而且使他们能够快速地适应国外的教学体系;同时,课程还与一些国外合作伙伴大学实现了本硕阶段学分互认,如果某一门课程本科期间已经在交大密西根学院修读完毕,那么硕士可以不用再重复修这门课了,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科研和实习时间。二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无缝衔接。以往学院的合作对象局限于密西根大学,符合条件的部分学生毕业后有机会直升到密西根大学继续深造。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去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机会,学院除了密西根大学,还拓展了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的合作,未来这个名单会进一步扩大到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学校,取得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交大密西根学院本科教育副院长郑刚表示。

GDP计划的学位项目涵盖众多学科,跨越不同学院,打破了国内国外、学院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加有助于培养跨学科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目前学院的GDP项目包括与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合作开设的管理学硕士项目,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开设的集成系统设计、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等方向的工程类项目,与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大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项目,与密西根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对接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与密西根大学文理学院开设的应用统计学项目,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的多个工程项目等。

微信截图_20190516141531

除了学位项目,交大密西根学院也为学生提供众多非学位项目,学院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25所一流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包括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开展了学费减免的交换项目。同时,作为全球工程教育交流组织(Global E3)成员,学院学生还可选择至该组织70多所国外高校中的任意院校进行交流交换。学院利用寒假开展冬季项目,将学生们送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等开展交流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位项目、海外交流和游学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教育机会和环境。未来,密西根学院将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不断拓展各种国际合作,实现所有本科生在毕业之前均具有100%的海外游学经验。

 

“Major + Minor”模式助力培养“新工科”交叉人才

交大密西根学院近年来一直积极拓展跨学科人才培养途径,更在本科课程体系中以交叉学科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院系,交大密西根学院不设任何专业壁垒,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打通专业间互通的渠道。在打造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展学生交叉学科的视野,引领学生以创新的思路和跨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微信截图_20190516141007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学院提出“Major + Minor”培养理念,在已有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大本科专业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创业的辅修专业,并即将开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鼓励引导学生把跨学科的辅修知识应用到主修专业领域。学生在修满至少15个学分的相应课程后,可获得学院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据郑刚介绍,“主修+辅修专业的开设将成为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有效路径,能帮助学生借助辅修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升其主修专业的发展潜力,也为学生在未来跨专业深造提供了基础。”

交大密西根学院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和文理学院的双学位项目就是“工程+工程”和“工程+科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2015年,学院与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合作的本硕连读项目将“工程技术”和“管理”进行交叉结合,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工程与管理结合的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未来,在专业组合方面,还可能进一步拓展“工程+政治学”、“工程+经济学”、“工程+法律”等模式;在学位组合方面,学院在本科双学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本硕连读项目、跨学科双硕士项目、硕博连读项目等,使得所有的学科都以交叉学科的方式组合成多种模式的学位项目,形成“1+1>2”的格局,培养适应国家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积极拓展跨专业组合的同时,学院也不遗余力地为在校生创造各类课外平台,建立创业教育中心和跨学科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辅修课程、创业大赛、企业家讲座等多种活动,打造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创新的环境,培育学院学生的人文底蕴,在多学科融合的氛围中提升工科学生的品味和素养。由创业教育中心发起、上海交通大学支持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业项目,已于今年2月完成孟加拉国实地考察,与达卡大学、城乡发展学院、A21、格莱珉能源等当地合作方开展的项目已取得初步进展,该项目旨在通过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区域展开医疗健康领域的移动技术应用,宣传技术创业理念。

 

“全球交叉学科毕设项目”打造全新毕业设计模式

作为上海交大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区,交大密西根学院采用了与目前国内传统工科毕业设计完全不同的新模式,将机械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合并为跨学科的毕业设计项目,由企业或教师设立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毕设课题,让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提交全英文的团队论文,并且以团队形式进行全英文答辩,旨在帮助学生将工程知识在多学科融合的实际工程项目系统中进行实践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际研发环境中进行毕业设计的机会,以加强学生社会工程实践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设项目开设以来,已与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密院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都非常强,在帮助公司探索新领域、挖掘新创意、引领技术前沿等方面发挥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DSC_5581密西根学院和密西根大学学生共同参与GMDP项目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跨学科和工业背景下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2016年起,学院推出了全球交叉学科毕业设计项目(Global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Project,简称GMDP项目),由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和交大密西根学院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先后在上海与安娜堡两地通过实地和远程方式合作,完成通用汽车、博世等赞助企业给定的工程课题。这一新型跨国毕设项目得到了众多海外知名高校的关注,合作机会不断涌现。除了密西根大学,学院也即将与德国最顶尖理工科大学之一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展开合作,为密院学子提供更多元的跨文化、跨学科体验,帮助工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格工程师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素养。

DSC_7210密院优秀本科生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交大密西根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中,超过80%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除继续就读本科专业外,毕业生深造专业去向多元,涵盖工程、医学、数学、金融、管理、环境、商科、法律等众多学科。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被国内外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录用。学院建院十三年来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目前很多毕业生已经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取得出众的成绩,其中多位创业校友入选福布斯榜单,多位在学术领域就业的校友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教职工作。

201905171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密院2019招生简章

相关媒体报道

科学网上交大密西根学院打造全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特区

中国日报网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深度打造全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特区

中国青年报这所学校打造全球跨学科人才培养特区

新闻晨报交大密西根学院全新待办事项清单发布!本科毕业后无缝对接攻读国外研究生

扬子晚报“全球学位通计划”引领国际学位教育改革

中新网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深度打造全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特区

界面新闻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推“全球学位通计划”,与国外名校“无缝对接”

交大密西根学院本科生摘取2019年度ACM学生科研竞赛全球桂冠

$
0
0

近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以下简称ACM)2019年度学生科研竞赛总决赛(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Grand Finals)结果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大四学生周壮壮凭借参赛论文《DALS: Delay-driven Approximate Logic Synthesis》(DALS:面向电路延时优化的近似计算逻辑综合)名列本科生组全球第一名,成为该项年度赛事自2006年启动以来首位来自国内高校的冠军得主。

Poster周壮壮的论文参赛海报

SRC周壮壮(中)在ACM设计自动化领域的学生科研竞赛本科组金奖颁奖典礼上

ACM学生科研竞赛由ACM主办,并获得美国跨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赞助,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参加总决赛的选手由过去一年在计算机各个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举办的评选中产生。此前,周壮壮已获得ACM设计自动化领域(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esign Automation, SIGDA)的学生科研竞赛本科组第一名,自动获得参加年度总决赛的机会。此次总决赛选手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最终周壮壮的论文受到评审们一致好评并摘取头名。评审团提供的论文评语显示“这个提案写的非常好,充分说明了DALS构架能够减少近似电路的延迟。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好的阐述,有合理的动机,通过伪代码解释了运行逻辑,并且和最尖端的技术做了对比。”

DSC_7152

周壮壮是交大密西根学院2014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担任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助教期间,加入了学院教师钱炜慷的课题组并开展科研工作。他和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研究并设计了生成近似计算电路的算法。该算法可以针对任意目标电路和错误约束,产生延时大幅缩短的近似计算电路。基于本项研究的论文在设计自动化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国际计算机辅助设计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ICCAD)上得到了发表(论文录取率为24.7%)。

对于此次获奖,周壮壮表示“作为我科研的引路人,钱炜慷教授和课题组的同学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开展科研,参与学术会议的经历极大地开拓了我在专业领域的视野,也让我坚定了未来的人生方向。毕业后,我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

导师钱炜慷表示,“周壮壮是一位在逻辑思维能力、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同学。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平时工作的质量,包括代码的组织、测试、到最后论文的撰写。这些综合下来,使得他在大四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顶级会议国际计算机辅助设计大会的论文。除此之外,得益于密院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周壮壮的英语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在参赛学生中出类拔萃,这也为他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取得优胜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 此次总决赛获奖选手及导师将受邀参加于6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ACM年度颁奖宴会。计算机领域最著名的图灵奖(A.M. Turing Award)以及ACM协会的其它重要奖项也将在该宴会上颁发。

密院两位教师获2019年上海市自然基金立项资助

$
0
0

近日,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教授沈泳星主持的“面向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的变分相场法列式研究”和助理教授Paul Weng主持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序列决策的公平优化”获面上项目立项资助。

201905221碳化硅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构件及其单胞模型

沈泳星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断裂力学,近年来在断裂相场模型、水力压裂数值模拟、薄壳体断裂、连续结点匹配法、映射有限元、不连续Galerkin方法以及计算介观传热学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断裂相场模型由于其数学基础严格、预测能力强,特别适用于对材料和部件断裂行为的预测,因此是国际断裂力学界研究的热点分支之一。

201905222相场模型(左)及其在薄壳体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右)

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需要轻质、高强度材料的支撑。碳化硅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秀的力学性能,成为了下一代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多个部件如低压涡轮轴和叶环等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涉及的组分和机理较多,针对复合材料在静态和疲劳加载下的断裂行为的研究,目前还鲜有能对各种失效模式包括界面脱粘、纤维断裂和界面失效等机理进行统一分析,从预测裂纹起裂一直到扩展、分叉等全过程的模型。沈泳星的项目拟把断裂相场模型推广到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断裂研究,充分利用相场模型不需要额外输入断裂准则的优点,开发出有较强预测能力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能描述金属基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的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和动态加载下基体失效、纤维断裂和界面脱粘的竞争,以及涂层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断裂中的作用。

201905225强化学习框架(左)以及强化学习最近成果(右)

Paul Weng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决策模型研究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无人系统的算法设计,其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运筹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目前,他的课题组着重研究(深度)强化学习,这是一类机器学习技术,可用于解决自适应控制和序列决策问题。这项技术近年来在学习电子游戏和围棋游戏中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例如Alpha go(阿尔法围棋)。此外,强化学习还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例如他的课题组正在研究的机器人技术和推荐系统。

微信截图_20190522085343潜在应用: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左)以及数据中心控制(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新兴概念的提出,智能无人系统正逐渐应用于真实环境中。尽管这类系统的应用已经对许多用户产生了影响,然而它们在设计的时候往往缺乏公平性的考量,这将导致智能无人系统会做出对部分用户不公平的决策。为了解决公平性问题,本项目将对不确定性环境中通过福利函数,进行序列决策进行深度的理论研究。本项目的难点在于,非线性目标函数往往会改变最优策略的性质,从而难以直接应用标准方法。具体来说,本项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福利函数的性质(凹凸性、可加可分性等)来设计高效(近似)方法,从而找到公平策略。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等函数逼近方法,解决大规模公平性问题。

 

背景介绍

Yongxing SHEN沈泳星,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学位,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加入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任讲师、博士生导师。2014年回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次年入选第11批千人计划青年组。主要从事计算断裂力学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计算力学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及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发表文章9篇,另有一篇发表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上的论文入选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

 

Paul WengPaul Weng, 2003年获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UPMC) 硕士学位、2006年获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巴黎索邦大学(原UPMC)担任计算机科学副教授。2015年至2017年受聘于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并于2015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担任访问学者。在2003年前,他毕业于ENSAI(法国国家统计与信息分析学院),并在伦敦担任金融定量分析师。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侧重于自适应控制(强化学习,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多目标优化(妥协规划,公平优化)。

 

 

 

 

 

在孟加拉用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0
0

7天,9项可持续发展技术,3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孟加拉减贫挑战营”用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创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JI-CFE)的Sam Ro(卢承哲)博士领导的“孟加拉减贫挑战营”项目团队访问了泰国及孟加拉国,探索通过科学技术与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当地合作伙伴,为农村和城市社区贫困人带来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科技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124161004孟加拉挑战项目参与师生合影

“孟加拉减贫挑战营”孟加拉减贫挑战营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创业项目(TESD)的一部分,该项目也是JI-CFE主任Pradeep Ray教授领导的“一带一路”(mHBR)移动健康项目的延伸。挑战营旨在依托学校国际处对外合作资源基础,依托学院与各欠发达国家的科研合作关系,发掘、培育、开拓项目,与当地联动。项目旨在通过实地探究实践,让学生通过发展第一手经验了解国际社会问题融入多元文化,思考并解决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担当,体现国际化的“价值引领”。团队成员跨越本、硕、博三个阶段,由来自密西根学院、机动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信学院、物理学院、媒设学院、法学院等跨学科、跨年级、跨国家的多元化团队组成。

充分的准备

Sam教授在周例会上与组员商讨方案Sam Ro博士在周例会上与同学们讨论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达卡、吉大港、库尔纳、拉吉沙希、巴里萨尔、锡莱特和朗普尔7个行政区;工业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水泥、化肥、黄麻及其制品、白糖、棉纱、豆油、纸张等;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挑战营”将前往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北部重镇博格拉、第一大港口城市吉大港进行实地调研。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底间,成员们在Sam Ro博士带领下进行了十一次培训,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孟加拉国语言及文化;合作方信息收集及了解;团队成员任务分配及行前准备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培训,团队成员更好的了解了孟加拉减贫挑战营的宗旨,充分做好了行前的知识储备。

充实的行程

项目组与Bankok Noi工作人员合影项目组与Bankok Noi工作人员合影

项目组与达卡大学领导合影项目组与达卡大学商业研究学院的院长和教职人员合影

孟加拉减贫挑战营实地访问了泰国大曼谷地区和孟加拉国4个省份的项目点,详细了解了合作伙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明确了上海交通大学方面可以帮助解决的问题,包括亚洲理工学院(AIT: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泰国)、泰国移动医疗试点项目Bankok Noi、达卡大学(DU,孟加拉)、孟加拉国政府信息获取项目Access to Information (A2I)国际霍乱研究中心孟加拉分部ICDDR,B((International Cholera and Diarrhoeal Disease Research, Bangladesh)、孟加拉农业发展学院 Rural Develop Academy(RDA)、Grameen乡村绿色能源公司(GS)、尤努斯中心(Yunus Center)、Grameen 通讯(Grameen Communications)。

项目组成员在ICDDR实地考察项目组成员在ICDDR实地考察

成员与A2I创新实验室(Innovation Lab)成员交流项目组成员与A2I创新实验室成员交流

丰硕的成果

孟加拉国挑战团队致力于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用于减贫的移动医疗技术、信息技术和工业化原型生产。制定了三个立即可行的短期项目和三个合作伙伴的长期项目,加强了现有的七个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非政府和政府机构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01905211计划概述图

三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1)      Grameen Shakti乡村绿色能源公司(GS)即付即用液化石油计量表开发

2)      国际霍乱研究中心孟加拉分部ICDDR,B 盐度计开发

3)      移动医疗项目平台开发

长期合作计划

1)      Grameen乡村绿色能源公司(GS)电动三轮车快充开发及“通过能量赋能于民(empowering people with energy)“的长远计划;

2)      孟加拉农业发展学院(RDA)农业科技及农业技术培训计划;

3)      达卡大学(DU)利用科技帮助失能人员计划,包括为盲人建立阅读平台和图书馆的开发计划。

受当地合作伙伴的委托,后续可开展的多达9项的可持续发展类技术目前已提上日程。未来在国内方面,团队拟与上海仁济医院和鹿寨人民医院以及中国其他几家对移动医疗感兴趣的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国际方面,团队将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孟加拉国政府研究机构Access to Information(A2I) 间深化沟通和合作。

 

他们眼中的孟加拉挑战
Melody Han跟随项目,我们拜访了达卡大学,并一路向北到达孟加拉北部农业大区博格拉,和孟加拉国农业发展研究院(Rural Development Acadamy)探索可能的合作方式,我们被请进了博格拉警察局,博格拉大区负责人希望引进快速毒品检测技术,帮助他们打击毒品交易。同时他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尤其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公司,落地孟加拉国。在一小队带枪警力护送下,我们登上了孟加拉独特的河岸地(char land)。河岸地是是典型的贫穷聚集地,也是孟加拉最贫穷的地区之一,我们实地调研的村庄非常希望我们可以在农业种植技术,医疗与教育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团队里有来自印尼的Domi和美国的Andy,有医学院的大四实习生,也有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博士生,随行负责摄影和记录片制作的是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鹏程和南加州文化与创意学院的Yushu, 和他们共事,思想交锋对于我这种天天浸泡在实验室的理科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得以了解其他专业的人是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他们有什么样的技术去解决问题,在跟随Sam老师推进项目的时候,我第一次面临并思考团队组织问题,如何分配任务,如何激发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多方交涉,如何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权衡利弊。

我对项目的评价是,非常累,非常辛苦,非常精彩,非常值得!

——李涵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Dominikus BrianThe project was an eye opening and thoughts provoking journey for me. Somehow, I and the other team members, felt like we are travelling back in time, and peeking through the cradl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y advanc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s China had been not long ago. The journey also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possibilities of how our know-how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 student, can be integrated for ai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elfare improvement of other countries. During our field study to Bangladesh, due course we had a short layover in Thailand, and learn even more. This project turned out to be more captivating and enchanting than what I can imagine prior to the departure. One that I would like to testify is how remarkable positive changes have brought about by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own to the grassroot citizens of these countries who take part in it. I am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be in the project and hope more amazing outcome can be worked out in the future.

——Dominikus Brian 钟鸿盛 (密西根学院)

Andy HsiaoLast year I helped organize the Entrepreneurship Week hosted by CFE and met and learned from many inspiring professors and entrepreneurs regarding social businesses. I witnessed research, pictures, demos, and other forms of evidence of how a social business can be achieved, but all of this became reality when I was fortunate enough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Bangladesh.   Working with a diverse set of disciplinary experts, I was able to see and interact with a wide range of social businesses and most importantly I discovered a lot of potential for how I can contribute as both an engineer and an entrepreneur.  I hope others can learn, not only the theory, but als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irect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Andy Hsiao(密西根学院)

CaoLiyuanBefore the field trip of Bangladesh Challenge Project, I imagined the situation might be this or that, and by doing this or that I could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sounds very heroic, haha. But the fact turned to be that, BC field trip was more like a process of learning. We learned exactly what the challenges were, how Bengalese faced these Challenges and what we could record or innovate.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e model of social business in Bangladesh, very illuminating yet hasn’t been applied in China, which deserves a try.

——曹力元 (医学院)

2019年交大密西根学院征兵宣讲动员会顺利举行

$
0
0

为响应上海市兵役机关对征兵工作的要求以及学校征兵工作的安排, 5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征兵宣讲动员会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武装部征兵办主任许勇、退伍协会成员陈堃和李伟,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李新碗、学生工作办公室主管吴琦、思政教师周奇和徐国斌与学院2018级全体本科生一起出席此次会议。

DSC_7766

首先,李新碗寄语2018级新生同学要理性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机遇和挑战。他动情地回忆了自己当年军训的日子,告诉同学们当兵不仅仅是简单的扛几天枪和进行队列训练,还可以在这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自己的人生。入伍参军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选择,也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加深对祖国基层的了解,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DSC_7757

随后,许勇从为什么要参军、参军的优抚政策、优秀的退伍军人以及如何报名参军等四个方面对2019年征兵政策进行宣讲。同学们观看了学校今年的征兵宣传片,宣传片中退伍同学的巨大变化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许勇从进行宣讲。他从法律、情怀等方面介绍了参军入伍的必要性,从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介绍了参军入伍的重要性,从经济、学业、生活等方面的优抚政策向同学们介绍了参军入伍的可行性。

DSC_7786

接下来,两位退伍协会成员,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陈堃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李伟,向同学们做了精彩的分享。陈堃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参军工程中所发生的转变,包括如何从一个胖子变成一名符合条件的准军人、如何从一个体能很弱的菜鸟变成一个器械高手等。李伟同学则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特战旅服役时的精彩故事。退役学生的分享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SC_7793

DSC_7793

此次宣讲动员大会开启了密西根学院的征兵序幕。接下来学院将积极筹划,加强深入基层班团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员全覆盖的征兵宣传,帮助学院学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密西根大学副教务长一行访问交大密西根学院

$
0
0

5月29日,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务长James Holloway率代表团到访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DSC_8128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与部分代表团成员探讨未来双方合作

DSC_8131密西根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密大代表讨论“全球学位通”计划的推进工作

上午,宾主双方在龙宾楼4楼会议室举行会谈。会议高度评价了过去十多年双方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未来的合作前景进行了讨论。密大助理副教务长和国际教育事务主任Amy Conger表示密大已经做好准备加快推进与交大密西根学院合作的“全球学位通”(GDP)计划,部分GDP项目将提前启动。随后,部分代表团成员在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的陪同下参观了龙宾楼。

DSC_8152Tom Finholt介绍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情况

DSC_8159Qiaozhu Mei为同学们带来数据科学讲座

下午,密大信息学院院长Tom Finholt、副教授Qiaozhu Mei,与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Brian Noble一起来到学院中集报告厅为近百名学生举行讲座。Tom Finholt介绍了密大和信息学院的概况,并着重分享了线上教学方面的革新举措。他表示密大今年新推出的应用数据科学硕士学位项目有望成为信息学院第一个线上学位项目。Qiaozhu Mei教授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数据科学为题,以生动有趣的表情包语言研究项目为例子,向学生们展示了数据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威力和魅力。密大信息学院是交大密西根学院“全球学位通”计划的合作伙伴之一,去年共有11位密院学子前往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课程。

DSC_8379徐学敏、黄佩森在欢送会上与James Holloway合影留念

DSC_8498黄佩森向James Holloway颁发奖牌

此次到访密西根学院也是James Holloway任内最后一次中国之行,7月他将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任职。学院为此在龙宾楼一楼大厅举办专场欢送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代表校方致辞,她感谢James Holloway对交大密西根学院的长期支持,并对他为中美两所高校之间的合作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表示高度赞赏。黄佩森代表学院向James Holloway颁发奖牌,以表彰他在过去多年对双边合作和学院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密西根学院师生赴合作企业参观学习

$
0
0

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引领,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就业中心指导教师林洁和辅导员孙佳帅带领优秀学生代表们前往两家奖学金设立企业参观和交流。

亚东答辩1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铖会见学院师生

亚东合影1学院师生与刘伟铖及工程师合影留念

密院一行首先来到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会见了上海飞力勋铖总经理刘伟铖及四位工程师。会上,10位奖学金候选人进行现场面试答辩。同学们介绍了学习及研究近况、研究结果与成绩,也分享了各自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企业评审人员就科研相关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与奖学金候选人进行交流。答辩结束后,刘伟铖陪同师生们参观了公司,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公司的总体概况、历史沿革、经营策略、企业文化、综合实力及未来展望等信息。他在最后总结时表示,此次答辩堪称盛宴,希望日后有机会和各位候选人所研究的项目进行合作,也欢迎各位候选人能够加入到飞力勋铖的队伍中来。

科磊答辩2

科磊答辩1学院同学在科磊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交流现场

科磊合影学院师生与科磊公司总经理施嘉诺(第一排左三)及几位工程师合影

下午,学院师生来到科磊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参观并会见总经理施嘉诺和人事经理Lois。施嘉诺与同学们分享了芯片相关技术、科磊公司的研究方向、发表专利、企业文化等信息。随后10位奖学金候选人进行了全英文的面试答辩。同学们介绍了学习及研究近况、研究结果与成绩,也分享了各自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施嘉诺就科研相关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与候选人进行交流。他表示期待能够与学院有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回程路上,师生们总结了此次企业参观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同学们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深刻感受到了两个企业的文化和专业素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追求,挑战自我。

滴滴-上海交通大学Smart Mobility主题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0
0

2019年6月10日下午,“滴滴-上海交通大学Smart Mobility”主题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成功举办。滴滴出行副总裁兼网约车公司CTO郄小虎、科技合作总监吴国斌、科技合作经理马楠,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兼科研副院长李新碗和近百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们出席活动。

DSC_8703现场师生认真聆听Tiger带来的主题演讲

郄小虎带来的主题演讲——“Smart Mobility: Redefining Transportation with AI”,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提问。他首先介绍了滴滴的国际化发展情况和海量出行大数据,并以滴滴的安全策略、智能客服和AI for Social Good平台为例分享了滴滴的AI生态。接着带领大家共同展望未来交通,从智慧交通、智能驾驶、共享出行三个层面阐述了滴滴的科技战略,解读了滴滴于今年5月发布的“群雁计划”,表达了推动智能出行生态建设的决心。他还呼吁现场师生深入了解滴滴开放的AI 技术和多元化解决方案,并利用滴滴盖亚开放数据进行更多基础研究。

DSC_8714Tiger与黄佩森互赠礼物

论坛上,由19名密院大四本科生组成的4个毕设小组分别亮相,展示了他们基于滴滴盖亚开放数据集所做的Capstone Projects毕设课题。例如,“订单分配”小组深入研究了网约车平台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连接司机和乘客的桥梁——派单算法。组内成员基于对滴滴网约车平台局部地区大量行车轨迹数据的分析,设计出一套分区域预估司乘密度、匹配订单、并在线派单的算法,可按需实时地撮合乘客和司机间的匹配,从而达到提升平台效率和司乘体验的效果。“网约车评价体系设计”小组还展示了他们为项目精心制作的小视频,生动且充分地体现出网约车评价体系对出行体验的影响、现存问题及小组成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最后,吴国斌博士对同学们的展示进行了综合点评,并邀请学子们基于各自的课题提炼研究成果、积极发表学术论文。

DSC_8727_副本滴滴赞助的4个毕设小组现场展示课题内容和研究成果

DSC_8773毕设项目展示小组、交大密西根学院教师与滴滴合影

关于交大密西根学院Capstone Projects

作为上海交大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密西根学院采用了与目前国内工科毕业设计完全不同的新模式,将机械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合并为统一必修课程共同授课,由企业设立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毕设课题,让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提交全英文的团队论文和个人论文,并且同样以团队形式进行全英文答辩。从2010年开展校企合作毕设项目以来,越来越多企业提供并资助紧随企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定制”项目,企业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协同实现了教学双赢。设计展通过课程导入、院企交流等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创意思维,为交大探索人才培养和企业合作提供了多元途径和综合展示的大平台。

 

交大密西根学院国际可持续创业工程设计(SEED)项目开始申请啦!

$
0
0

在孟加拉国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交大密西根学院将于2019年秋季推出国际可持续创业工程设计(SEED)项目。我们呼吁并欢迎目前ME和ECE的大三学生申请首届项目。关于申请的详细信息,请访问项目网站。项目宣讲会将于6月26日星期三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创业教育中心(龙宾楼304室)举行。

导师: Kwee-Yan Teh, Sam Ro, Pradeep Ray

国际可持续创业工程设计项目旨在让密西根学院的大四学生参与涉及多专业的工程设计,以面对国际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课题。具体而言,2019年秋季和2020年春季的初创项目将给予学生机会,去实现来自孟加拉国合作伙伴,一些非营利性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促进这个“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内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 1: 付立行(Pay-As-You-Go)液化石油气系统设计

学生将与Grameen Shakti(一家孟加拉公益性偏远地区能源公司)合作,项目团队将设计并完成一个系统原型,能够在支付后立即使用的型液化石油气,以帮助孟加拉国低收入家庭,使他们可以少量地购买液化石油气,而不用起初就负担成本。

点击这里以获得更多信息

项目 2: 孟加拉国沿海盐度计

学生将与icddr,b(一家孟加拉国际卫生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团队将设计并制作地下水盐度监测系统的系统原型,以帮助孟加拉国沿海地区的发展。

完成国际可持续创业工程设计项目后,项目团队成员中的学生能够获得Vg450和Vg451科目的学分,满足ECE专业与ME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要求。

点击这里以获得更多信息

2019 – 2020 国际SEED项目日程表

6月26日 (星期三):     宣讲会(下午2点,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创业教育中心, 龙宾楼304)
7月 03日 (星期三):     申请截止
8月 25–31日:               前往孟加拉国调研,整理需求,与赞助方进行会议 (每个项目组1人)
2019年秋季学期:           初步毕业设计 (Vg450)
12月11日 星期三):     毕业设计展(Design Expo)
2020年春季第1星期:          前往孟加拉国(待定)进行实地系统测试(全体项目组成员)
2020年2月–3月:          后续毕业设计 (Vg451)
2020年春季第10星期:    最终设计完成交付系统原型

 

申请方式

请准备一份长度为3页的申请文件(仅限PDF格式)

  • 第一页: 个人简历
  • 第二页: (a) 个人陈述— 请用一段或多段文字探讨以下这类问题
    • 我为何要申请参加国际SEED项目?
    • 我能为国际SEED项目团队带来了哪些优势?
    • 我打算在国际SEED项目结束时实现些什么目标?

(b) 承诺声明—请打印以下声明

  • “I commit to a full term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SEED projects, which spans the Fall 2019 and Spring 2020 semesters.”

(我承诺参与整个国际SEED项目,包含2019年秋季与2020年春季学期。)

  • 第三页: 上海交通大学成绩单(英文)

请将申请邮件发至 *protected email* 截止日期为2019年7月3日(星期三).

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

Dr. Kwee-yan Teh: *protected email*

Dr. Sam Ro: *protected email*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各省(市)招生组联系方式

$
0
0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的招生工作已陆续开始,我校招生组老师将赴各省(市)宣传咨询,具体行程安排及联系方式可点击下表中相应省份进入页面查看,我们将实时更新。

上海高考成绩即将揭晓,为了让广大考生进一步了解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批次各专业培养特色,更好地填报上海综合评价志愿,圆梦交大,我校将于2019年6月24日(周一)上午8:30-12:00在徐汇校区(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举行上海综合评价志愿填报专场咨询会。密西根学院专场咨询会在新上院N105室举行。请考生及时关注我校招生网公告信息,欢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艺术类

交大密西根学院部分省(市)招生专线

地区

联系方式

上海

魏老师:13311732096

021-34206285

孟老师:17811895709

褚老师:19946112016

浙江

张老师:13186874392

江苏

阮老师:18301760662

吴老师:19921161162

徐老师:17811989429

广东

杜老师:17811927748

许老师:17821519215

北京

张老师:18516031631

河北

冉老师:15000172657

江西

朱老师:18964022048

熊老师:17511666301

山东

徐老师:17811890532

夏老师:13918448948

福建

方老师:17811947909

四川

沈老师:17811887436

陕西

李老师:13916653330

安徽

陆老师:13895384160

天津

杨老师:13671556052

湖北

肖老师:18616751168

河南

苗老师:13072163993

重庆

华老师:13788988260

吉林

周老师:15201888173

黑龙江

周老师:15201888173

辽宁

魏老师:13311732096

021-34206285

山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内蒙古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交大密西根学院科研团队赴南京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
0
0

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陈谦斌教授科研团队一行六人前往南京,与当地企业和开发区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国机智骏-2

国机智骏

科研团队参观南京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

科研团队首先来到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胡伟博士和高级执行副总裁毛群伟介绍了企业发展历史和市场定位。交大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兼科研副院长李新碗教授介绍了学院发展过程和国际合作办学成就。张强副教授和但亚平副教授分别介绍了热能管理新概念和面向汽车产业的半导体集成芯片等课题。双方就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中的电源控制、智能驾驶、热能控制、计算仿真等关键技术进行初步交流,并共同约定未来安排研发人员根据不同议题对接落地事宜。

塔菲尔塔菲尔-1

科研团队参观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随后,团队前往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塔菲尔研究院院长江柯成博士带领下参观了公司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的1.5GWh三元生产线。交大密西根学院助理教授薄首行介绍了全固态电池的相关成果。双方约定将就有关固态电池阴极技术、10微米全固态隔膜技术等议题探讨工程规模化合作。

浦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科研团队访问浦口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浦口经济开发区展示中心

科研团队参观浦口经济开发区展示中心

科研团队此行也访问了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烨、招商中心局长冯伟介绍了浦口开发区的发展蓝图,并带领科研团队参观了开发区展示中心。李新碗教授代表学院就浦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陈谦斌教授科研团队落地开发区项目密科(南京)新能源与光电控制科研院有限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开发区管委会将为科研团队落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于团队相关教授在新能源、集成电路与控制等技术的落地和产业转化工作,包括办公运营、研究实验室、人才公寓和启动资金等。密科(南京)新能源与光电控制科研院有限公司也是交大密西根学院首次探索通过地方政府与教授团队直接签约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新模式成果。公司的实验与办公场地将设在开发区,助力学院科研团队更好地对接中国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

密科院-2

密科院-1

科研团队实地考察密科院运营中心和研究实验室

 

密院首届Go Global Day活动成功举行 国际一流大学项目等你来申请

$
0
0

这里有无缝对接的国际本硕连读通道、丰富多彩的交流交换项目、涵盖五大洲的冬季游学项目……6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首届国际项目开放日Go Global Day在学院龙宾楼隆重举行,学院院长黄佩森、党委书记李新碗、副院长陈谦斌、党委副书记杨艳春、部分教职工代表及400余名在校生、家长参与此次活动。

DSC_9336

黄佩森首先向参与活动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热门的“全球学位通”计划(Global Degree Pathways,以下简称“GDP”计划)。GDP计划鼓励学院本科毕业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学生可于大三或者大四进行申请,在国外就读时间通常为3-4个学期。学生在完成双方的学习要求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文凭和全球合作伙伴大学的研究生文凭。GDP计划的学位项目涵盖众多学科,跨越不同学院,打破了国内国外、学院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加有助于培养跨学科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GDP计划合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到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学校,取得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DSC_9409DSC_9411DSC_9415李新碗和陈谦斌为获奖学生颁奖

李新碗代表学院宣读2018年冬季项目最佳微信推送和摄影奖获奖者名单,他表示学院的冬季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密院的学生不仅工科见长,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大力推进冬季项目的学校数量外,学院也非常重视同学们在海外的安全问题,每年会派出一批带队老师负责当地的协调和联络工作,他希望家长和同学们与学院一起,共同树立密院冬季项目的品牌形象。

DSC_9431

学院国际项目指导教师Horst Hohberger重点介绍了学院现有的交流交换项目情况,学院交流交换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世界著名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真实了解异国文化,为将来的就业就学寻求更准确的方向,其中大三年级的交流交换项目可以GDP项目接轨,方便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规划。目前,学院已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埃朗根-纽伦堡大学,荷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开展学费减免的交换项目。此外,同学们也可通过全球工程教育交换组织(GE3)去到其遍布全球的70余所高校进行学习。所有的项目每年可提供约80个名额用以满足同学的需求。

DSC_9525

学院国际项目办公室主管杜燕向在座的家长和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独具特色的冬季项目。学院冬季项目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多元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平台,游学目的地目前已覆盖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日本等10个国家。参与学生数量也不断上升,2019年共计有291名同学参加了12个冬季项目,其中大一、大二同学各占40%左右,其余为大三和大四学生。今年,学院还将新推爱沙尼亚塔林大学项目,让同学们可以更多领略东欧风情。此外,她还一再强调了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希望同学们和家长可以一起重视,时刻保持与学院的顺畅沟通。

DSC_9544DSC_9622DSC_9619密院高年级学长为同学们介绍冬季项目

DSC_9671DSC_9652DSC_9674密院院领导耐心回答家长们的提问

DSC_9689密院大四学生介绍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GDP项目

DSC_9720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发展中心老师介绍学校交换项目

DSC_9734密院大四学生介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换项目

DSC_9752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密院交换生介绍自己母校情况

DSC_9680DSC_9644密院教师为家长和学生们制作德国特色美食

此次活动还特别设置项目大学介绍展台、院长见面会和交流分享会等环节,家长和同学们可以与学院领导、参与项目的学长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全方位了解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交流情况。未来,学院计划每年举办国际项目开放日活动,方便家长和同学们及时获取学院国际交流的发展情况,为自己的留学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DSC_9569参与此次活动师生合影留念

交大密西根学院举办“专业选择、职业规划”主题讲座

$
0
0

6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在东上院100教室为即将选择专业的大一学生们举办以“专业选择、职业规划”为主题的讲座。学院三个专业分别派出一名专业授课教师,分别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的杜长庆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专业的郭云龙教授和机械工程(ME)专业的Jaehyung Ju教授。活动由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和学生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本科生教育委员会(Undergraduate Committee)委员沈泳星教授主持。

IMG_20190626_140904 沈泳星开门见山,结合时事,列举了在中国在与美国贸易战时体现出的尤为突出的35项卡脖子技术。这些技术和我们学院开设的三个专业都息息相关,希望学生眼光放长远,立足十年后国家支柱自主产业和人才紧缺领域,并且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现在的专业。

IMG_20190626_141758随后,杜长庆分享了学院ECE专业在软件与硬件方向的课程安排。同时,他勉励同学们在中兴及华为事件后,应当努力投身于有巨大的工作机会与发展空间的集成电路设计及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帮助中国高科技产业摆脱对集成电路进口的依赖。

rpt之后,郭云龙从材料科学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出发,联系新时代的社会重大需求,阐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未来新技术创新中的核心驱动作用,并举例分享了材料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沿领域,如基于DNA折纸术的三围复杂结构的设计与自组装、全固态电池关键电解质材料和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材料等。之后他介绍了学院MSE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并对同学们如何选择专业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rpt Jaehyung Ju作为ME专业的老师,用他设计与制造课Game Day中的视频作为开场白。之后他幽默风趣的对比了大家印象中的ME从业人士的工作和事实上的ME工作,在排除大家的误解的同时,也强调了ME专业的博大精深。

rptrptrptIMG_20190626_153916在听了专业老师的专业上的介绍之后,学院还特意邀请了学姐和学长代表分享了他们专业选择的心得。密大双学位的金雨琪,从一个ECE+CS双学位学生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当初选择ECE专业的理由以及ECE专业对她在密大学习CS的帮助,并建议大家最终决定前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长处所在。大三在读的ME+CS双学位的翁可歆同学分享了进入密院后在专业选择上摸索的过程,鼓励大家拥抱自己的可能性。翁同学表示,选择ME让她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同时双学位的机会能提升在现代科研中必备的编程水平,将两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能使自己更全面发展。大四同学黄程阳从志趣聚焦的角度强调了选择专业的个人因素以及身处工业4.0时代工科学生应当具备的视野与决心。大三同学刘倪逸秋强调了个人的兴趣在专业选择中的作用,分享了自己在大三学年的的专业学习方向,希望同学们能在密院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专业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听过学姐学长的分享之后,现场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在讲座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一些同学们说出了在选择专业时心中的所疑所想和彷徨犹豫,引起众多同学的共鸣。老师们都认真的一一给予解答。会后有部分学生还留下继续就心中的疑问和老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和沟通。同学们都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


学者笔谈 |郭云龙:勇做时代巨变的追梦人

$
0
0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如今的洱海碧波渺渺,游人如织。曾几何时,这里蓝藻大规模爆发,水质急剧下降,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这座南诏文明的母亲湖。在洱海水质逐渐变清的背后,是上海交通大学孔海南教授团队“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十一五水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交大首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的一员,我和其他16位教师代表一起聆听了孔教授“老人与海”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709152246郭云龙参与上海交大首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活动

孔海南教授是一位资深“海归”,他旅居日本14载,以刻苦攻读、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而著称。求学和工作期间,日本读卖新闻多次报道他的事迹,感叹“这样拼命的学者在当今的日本恐怕再难看到了”。孔海南教授心系祖国,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河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让他颇感担忧。回到交大后,艰苦努力,历经7年拿到国家重大立项,之后在研究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国家重大专项-洱海治理的研究攻关,最终基本解决了洱海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危机,使250平方公里洱海的水质常年保持在二至三类,保持了该地区空气优、水质良、次高原生态植被丰富、以及大理古城的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民族风情。

作为一名海归人才,孔教授的传奇经历和家国情怀让我震撼和钦佩。如今,祖国在巨变,科技创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世界上有些人容不下中国科技和国力后来居上,或凌霸封杀,或大声棒喝,转头来离不开中国的惠洽而欲握手言和,场面颇为尴尬可笑。那色厉内荏背后映射出的大国博弈值得玩味,其实众多欧亚看客早已心知肚明,描述东方大国的崛起与巨变应当使用现在进行时态。

欣喜的是,我和很多海外学子一道,回到了引以为傲的祖国怀抱,回到了血脉相连的同胞中间,不做巨变的旁观者,而作巨变的追梦人。选择上海交通大学,是因为这里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这无疑反映出时代的强音。而密西根学院,因其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平台,吸引了多领域身怀绝技的各方人士,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正在这里朝气蓬勃地进行。 孟子所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先贤对于理想社会的畅想,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正在我们这几代人手里变为现实。​

201907121郭云龙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牵系着青年的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社会的需求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与挑战,更是我们的机遇与愿景。回国之后,社会各界和学校学院的支持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与6位博士生和3位硕士生一道正在努力探索,力争创新,希望在高分子领域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国际声誉。正如孔海南教授教授寄语年轻人的那样,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不后悔。

“千万烟波浩荡,孤月苦觅飞花。一蓑烟雨,七八载年岁;蹒跚百里,血热近醉。苍山碧水吾愿白头,人间滋味尽出西洱”,是孔教授治水的自身写照,也是他拳拳报国的崇高追求。

诚然,如今这火炬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上。

201907122郭云龙与自己的科研团队

笔者小传

201907123郭云龙,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2000年和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员,于2012年晋升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获得永久性研究职位。2014年9月起回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密西根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师。从事高分子纳米材料研究,专长领域涵盖玻璃化转变,物理老化与稳定性,结构动态与流变学。特别是在尺度受限条件下纳米材料性能、以及通过微纳米结构调控材料性质等方面有所建树,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话人才培养,共促经济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经委与交大密西根学院6月联合党日活动顺利举行

$
0
0

6月20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话人才培养,共促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嘉定区经委与密西根学院联合党日活动在交大密西根学院龙宾楼成功举行。上海市嘉定区经委党工委书记雷文龙、党工委副书记徐慧、产促中心副主任蔡燕、投资促进科科长杨万斌、产业投资科科长吉毅、产促中心经济信息管理科科长倪坚、党群工作科副科长莫建秀、党群工作科黄昱应邀来访,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李新碗、副书记杨艳春,以及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代表一并参会。

DSC_9105

首先,嘉定区经委一行在李新碗陪同下,参观了密楼实验室、报告厅、学生中心等,并重点参观了学院智能互联研究中心,对学院办学环境、学院特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DSC_9145

DSC_9155

随后,双方至学院454会议室,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就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如何更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等话题,进行充分座谈交流。李新碗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嘉定区经委一行来访,他综合介绍了学院的办学模式,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跨学科科研团队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以及在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特色项目。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推进的双方合作交流,希望学院通过深度推进与嘉定区的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都能拓宽思路,突破创新,希望双方可以在多层面推进和落实合作。

DSC_9174

 

DSC_9166

雷文龙介绍了嘉定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嘉定区对人才引进给予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他表示嘉定区经委对嘉定区与密西根学院深度合作报以期待。接着,由党工委副书记徐慧具体介绍了嘉定区产业发展情况,嘉定区目前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特色功能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投资领域,拥有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性能医疗装备及精准医疗、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聚集了众多研机构和科研人才。嘉定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与密西根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有很多相通之处,欢迎学院人才和技术入驻嘉定。

DSC_9181

具体交流环节,学院教授党员代表鲍华、但亚平、申岩峰、唐爱民、杨睿、孙婷等依次分享了各自科研领域的研究和成果,双方积极探讨在技术产业化、人才实习和招聘等方面的可能性。发展与合作办公室主任许青提出双方在推动汽车产业高层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并得到嘉定经委一行充分认可。

DSC_9248

此次联合党日活动让双方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对于学院进一步落实如何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可能。同时,此次活动也开启了密院党委在全院师生党员中对深入推进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序幕。与会师生党员表示将在日常工作中,将会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服务学院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提升理论学习,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密院教师杨睿获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论坛国际会议 “青年科学家”奖

$
0
0

7月10日, 在上海举行的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论坛国际会议(MINE 2019)上,交大密西根学院教师杨睿获 “青年科学家”奖。

20073ccf4d65bea384cbfa3b38330d9

MINE 2019会议是微纳器件与系统领域的国际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展示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杨睿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做邀请报告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题目为“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用于高能效传感和计算的纳米器件和系统”。

 

ec2805dba1721aca97a34a2fb7971a3

MINE 2019会议汇集了国际上杰出的研究人员来讨论微纳传感技术的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适合于深度的学术交流,也提供了寻求国际学术合作的良好机会。青年科学家论坛是大会重要的一部分,评选青年科学家奖的候选人年龄需小于40岁。在这一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的年轻教授和科研工作者展示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并由国际知名教授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青年科学家奖。杨睿主要介绍了他在用于传感和信号处理的二维纳机电谐振器、二维材料和器件的应变调节、将二维晶体管和忆阻器集成用于并行搜索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其他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

背景介绍

2288896b0fabe277845ccfc866ee8a5杨睿,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在天津大学本科毕业,2016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8月加入交大密西根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忆阻器、纳米机电系统、二维器件等。现任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SCI期刊《Nanotechnology》的Reviews Editor。2019年入选上海市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并获得MINE 2019大会青年科学家奖。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Electronic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Nanoscale, IEDM等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

密院教师团队参与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0
0

近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高通量计算与数据融合的新材料设计平台》获得立项批复,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工程仿真与计算材料研究中心鲍华、沈泳星、朱虹三位老师,以及材料学院赵冰冰老师组成的交大团队参与该项目。该项目牵头单位为中山大学。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展变革性的材料研发与绿色制造新技术,重点是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该项目是以此为背景,立足于将计算和数据相结合,融合数据库的高通量、高性能和自动化的计算软件系统,高效支撑多组分、多尺度、多外场的多类型材料并发计算,目标为实现材料的自动设计和筛选,支撑新材料的加速研发,实现时间及成本减半。交大团队将负责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自动计算和筛选流程,以及数据融合的标准体系构建。

背景介绍

 材料基因组计划简介

材料基因组计划围绕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战略目标,旨在融合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 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

2c88572811ad3fe8b720d74a88a16bb

 

密西根学院工程仿真与计算材料研究中心(CCEM)简介

工程仿真与计算材料研究中心是密西根学院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以密西根学院在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介观尺度和连续介质尺度的高精度多尺度计算,以及图像处理、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建立了综合性的计算科学的方面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涉及能源、力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以实现在这些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突破。该中心成立以来,曾多次组织内部研讨,对标国家重大需求,为促进密西根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

目前该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高精度数值方法和跨尺度多物理现象建模及尺度间桥接方法研究;燃烧过程的高精保真度多物理场建模和分析;基于高通量计算模拟及数据挖掘的新材料设计;利用GPU、FPGA、异质计算架构来加速计算密集型应用。

 

2019交大密西根学院开放日暨夏季设计展即将开幕

$
0
0

8月7日,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2019开放日暨夏季设计展如约而至,届时将呈现开放日介绍会、招生现场咨询及夏季设计展等精彩环节,诚挚邀请您拨冗莅临!

微信图片_20190719171934

Viewing all 6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